当前位置:首页
> 第46页
诺贝尔科学奖颁发之后的冷静思考
2023年11月11日36
2023年的三大诺贝尔科学奖(生物医学、物理和化学)已经全部颁发完毕,我国科学家又一次铩羽而归。在我国科研人数排名全球第一、科研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近期高质量期刊论文又排名第一的情况下,这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尴尬。考虑诺贝尔获奖有滞后效应,一般都会在重大...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
2023年11月10日29
团结统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其融历史观念、哲学思想和治理理念于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即使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都始终保持积极而强大的张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
忠诚、执着、朴实的英雄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
2023年11月10日27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十分钟的讲话,五次雷鸣般的掌声,响彻金色大厅。...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民族复兴精神气质的突出体现
2023年11月05日3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展开,我们虽然一直强调“独立自主”,却很少再提“自力更生”。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强调了“自力更生”,号召全党要...
“工人师傅”刘先林的多面科研路
2023年11月03日33
有这么一位院士,他很少发表论文,也没有大量的理论课题,但是从电路板的焊接、现场的试验、甚至用户问题的解答都亲力亲为,他的实验室被称为“车间”,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工人师傅”。55年来,他始终从事测绘仪器的研发,用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极致...
胡聿贤:求索大地爱无垠
2023年11月03日33
作为我国地震工程界的大师,胡聿贤始终瞄准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以深厚的功底、精深的研究、敏锐的洞察力、充沛的精力,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家。1922年生于北京,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2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系博...
地震工程学“小兵”胡聿贤
2023年11月03日32
“你回去要当将军了。”1955年,胡聿贤归国登船前,美国官员用略带讽刺的口吻说。 “不,我回去只是当一名小兵。”他坚定地回答。 随后,胡聿贤和妻子戴月棣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踏上归国的邮轮。同一艘邮轮上,还有钱学森、师昌绪等十多位赴美留学学者。...
痛悼!他走了,享年102岁;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2023年11月03日41
据中国地震局网站2023年10月31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震工程学家、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聿贤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23年10月30日20时46分在北京...
胡聿贤 | 我国地震工程学奠基人,多年奋战地震科研第一线
2023年11月03日44
地震工程领域,胡聿贤先生就像洒在大地上的一缕阳光,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了后辈地震工程学者们。 胡聿贤院士在中国开创了地震工程学,在中国首先将随机振动理论应用于地震工程,开展城市震害预测与防灾减灾的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聿贤院士是...
“三年白头”的吴尊友:曾嘱咐学生投身疾控要“善待自己”
2023年10月30日29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吴尊友,以60岁之龄病逝,引来一片唏嘘,不少网友自发悼念。 他曾嘱咐学生要“善待自己”,因为“我们肩负着保护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