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7页
曹建猷:一颗报国心 毕生铁路情
2021年07月25日32
曹建猷(1917―1997) 铁道电气化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我国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湖南长沙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和铁道电气化的开发研究。作为我国电气化铁道...
徐祖耀:一个院士为什么只住不到10平方米的蜗居?
2021年07月25日30
又一位宁波籍院士走了,如恒星陨落。他的离开,却引起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引起无数人缅怀。 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成就卓著,一生未婚,平时粗茶淡饭,晚年住着不足10平方米的蜗居,还捐资数百万元助困济贫。 徐祖耀,一个闪耀的名字,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具有无私品格...
沉痛悼念:材料大师徐祖耀院士一路走好!
2021年07月25日32
徐祖耀先生 我国马氏体相变研究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3月7日17时30分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 ...
“双星闪耀”的朱自清与朱物华两兄弟
2021年07月25日38
导读:“七七事变”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和昆明,曾在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担任系主任,而这时的中国文学系是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中文系的集合,可谓是名教授如云,而朱自清能够再次执掌系主任,只能说明其人格和声望出众。 朱自清...
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慰藉之举
2021年07月25日50
提起这个话题,若从笔者的经历着眼,似应从孩提时期说起。 正当我将要接受学龄前启蒙教育之际,恰值日寇侵华之时。在此期间,父亲携同兄姐们远去四川,而不舍远离乡土的母亲,在孀居的婶母的陪同下,带领我和小妹不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且可躲避战祸的小山...
两首诗里的三代世交情�D�D江泽民缘何两次为纪念朱自清题诗
2021年07月25日54
[摘要]江泽民和朱自清同为扬州人,在1988年朱自清诞辰90周年和1998年朱自清诞辰100周年时,江泽民两次为纪念朱自清题诗,记录和展示了江、朱两家三代的世交情谊。江、朱两家的情谊,不仅有朋友、同窗、师生之情,而且有共同奋斗的革命情谊,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所...
张光斗:为水而生
2021年07月25日62
他似乎是为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一生的喜怒哀乐都同水有关,为水而梦,为水而忧,为水迸发,为水坚守,乃至他的性格里也深深地打着水的烙印,激扬如飞流直泻,奔涌如撞石惊天,润泽如漫漫清流。 他,就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光斗。 2007年春天,在这位耄耋老人献身中国...
朱德关于军事技术地位的思想述论
2021年07月24日37
[摘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朱德深刻地认识到军事技术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军事技术普及和发展倾注了极大精力,促进了人民军队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朱德对军事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是其军事技术思想的根本基础。他强调指出:西方军火和军事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的战争日...
于光远: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
2021年07月18日55
什么是治学,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应具备的特殊素质。治学态度的第一条是独立思考,决不盲从,只服从真理;治学态度的基本点是求真;为了求真,切莫文过饰非,要务实,要防止自己的研究成果异化。方法是什么,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是根本方法,掌握以下方法,做个不断追求的人。 一、从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大玩学家于光远走了
2021年07月17日41
于光远,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15年7月,出生于上海。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底,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8年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曾任理论教育处副处长、科学处处长,直至1975年。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4年,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