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4页

中国人用半个世纪,在生命禁区,架起一条天路

2021年08月16日31
  在过去数千年岁月里,从青海到西藏,这段旅程曾被蒙上死亡的阴影。汉武帝在位时,将军李息带兵征讨羌人,途径青海湖,一夜之间,五千人马冻死。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进藏,到达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时,随员与牲畜损失过半。 青藏高原,成为西方人眼中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也吓退了...

庄心丹:设计“天路”的上海奉贤人

2021年08月16日44
  曾经,是他们舍生忘死,用小米步枪,撑起民族脊梁;如今,还是他们,保卫家园,用钢铁意志,守护岁月静好。他们,是军人。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选摘《光荣啊!铁道兵》一书中的精彩片段,以致敬意。 铁道兵部队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兵种,也是特殊的兵种,需要平战结合:平时要以抢修的姿...

吴启迪:工科最大魅力在于把图纸变为现实

2021年08月16日46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芸芸学子和众多家长中广为流传,理工科成为很多人填报志愿的首选。但如今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昔日风光不再,甚至不少学生还对它有了“误解”:学工科,上大学就为学一门技术或“手艺”,是不是不够高端?学工科专业,是不是只能成...

让工程师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2021年08月16日53
  近日,国内首个系统介绍“中国人自己的工程师史”、近66万字的图书《中国工程师史》正式发布。全书对中国工程师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记载和评价,也记录古往今来百余项中国重大工程的建设故事,提升中国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探寻工程人才的培养之路。 该书主编吴启迪教授是一位教育专家...

悼念�O坚守以至仁

2021年08月15日27
  2020年7月24日15点54分―― 郑守仁院士辞世的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万分! 郑院士(我常常称郑总,也称郑院士、郑先生)工地奔波、认真负责、尊重科学、简约生活、质朴待人、专一匪石、克己奉公的形象从心里又浮现在眼前。 往事再现,故人已远,思切种种,怅然泪下…...

国之重器有巨匠――郑守仁

2021年08月15日38
    有人说他是“三峡之子”,有人称他是“当代大禹”,有人赞他为“工地院士”“水利工程师的标杆”…… 56载水利工地为家,9000多个日夜守护三峡大坝,两次患癌仍坚守三峡工地,昏迷前夕仍奔走在水利工地……他的生命早已和三峡大坝融为一体!他,就是长江水利委...

“工地院士”情在三峡

2021年08月15日40
    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激动人心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我有幸目睹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壮举盛况,特别是在三峡工地上采访了忘我工作的三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和一大批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设计、监...

对祖国水利事业充满挚爱与担当

2021年08月15日37
    大大出乎意料的是,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原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原局长,在国内外坝工界享有盛誉的郑守仁先生,竟是件如此困难的事。 自从2018年8月,长江出版社邀我写一部关于郑守仁院士筑坝江河绚丽人生的长篇报告文学以来,采访主人公的愿望...

行为人师 德为世范

2021年08月15日45
    惊闻郑守仁院士走了,我悲痛万分。他走得既匆忙,也从容。说匆忙,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来得及请教;说从容,是因为他老人家把三峡工程的事都安排妥了,了无牵挂。 历历往事,一一浮现眼前,从初识郑守仁院士至今,已近30年。1994年我从学校毕业到三峡...

一生专注一件事――缅怀我的外公郑守仁

2021年08月15日48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知道外公在做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从小学至今,每天走进家中,一幅三峡鸟瞰图便出现在眼前。2001年,小学三年级的我,第一次坐飞机,目的地便是三峡。2005年,我从宜昌坐游船到重庆,途经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一路上的秀丽风景令我惊叹不已。后来的十几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