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0页
何继善:挤时间做科普跟青少年在一起就忘了年龄
2021年12月05日32
“小朋友们知道吗?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不是音乐家谱曲的,而是科学家李四光。”“达芬奇不仅是个大画家,而且在天文、物理、医学、建筑乃至雕刻、音乐、发明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在中南大学校园内给12...
执着创新六十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
2021年12月05日30
150幅字,花费整整两天,耄耋之年的何继善院士,戴着老花眼镜,捧一颗赤子之心,一笔一画,亲笔挥毫,为“六一”儿童节前来拜访交流的小学生们每人题写一幅立志箴言,把自己对科学、对创新的无尽热爱和爱国情怀传递下去。 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我国著名地...
何继善为地球“把脉”
2021年12月05日28
他是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人们称他为“把握地球脉搏的人”。 他将人们认为已经枯竭的“空矿”,“变”成储存40亿吨金矿石的“金矿”;他用钻研地球的精神自学书法,将其演绎得潇洒自如;他倡导科普,“大手”拉起无数“小手”,在许多青少年心里画下科学的“根”。他对地球的探索从...
何继善:为中国工业找“口粮”
2021年12月05日29
2019年1月28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中南大学探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先生。何继善院士身材高大,虽已85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此前,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何继善院士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获得国...
曾庆元:敢叫天堑变坦途
2021年12月04日29
曾庆元,1925年10月出生,江西泰和人,桥梁工程动力学专家。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桥梁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创立了“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解决了铁路...
曾庆元院士: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好的奖励
2021年12月04日32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能源大通道。今年八月,受暴雨影响,大秦铁路一周内发生两起列车脱轨事故。 据统计,列车脱轨引起的事故已占整个铁路运输事故的7成左右。不明原因列车脱轨的理论分析,一直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课题,一百多年来国内外都未...
“长征三号”总设计师的凶猛与温柔
2021年11月27日33
[摘要]作为一名“土专家”,谢光选更把中国学者勤奋、务实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自行研制中国的第一枚导弹,到主持设计中国的运载火箭,他用一生的心血,奠定了中国战略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基础。 “我是一个‘土豹子’,当然不是‘土包子’,豹...
不负凌云志,拳拳报国心|纪念谢光选院士98岁诞辰纪念
2021年11月27日28
“我是一个没喝过一天‘洋墨水’的‘土专家’。”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光选曾诙谐地说。 但这位“土专家”把中国学者勤奋务实工作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参与研制中国的第一枚导弹,到主持设计中国的运载火箭,他用毕生心血奠定了中国战...
中科院院士谢光选逝世 系长征3号火箭总设计师
2021年11月26日29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谢光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22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培养伟大的工程师
2021年11月21日34
编者按 近日,在常州工学院举行的“地方高校转型与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本文作者提出新工科的核心使命就是培养伟大的工程师,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为此本版特约请作者撰文,与读者分享。 什么是伟大的工程师 建设新工科首先要搞清楚其本质,新工科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新专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