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1页

唱响工程师精神 打造“中国制造”

2021年11月21日29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工程师”。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顾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立“工程师节”!顾明认为:培养工程师队伍的忠诚、敬业、奋斗、团结精神,是设立“工程师节”的核...

工程师时代与工程伦理的兴起

2021年11月21日31
    本期主持: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工程师时代与工程伦理   主持人语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工程大国,正在向工程强国迈进。近年来,工程伦理日益成为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实践证明,工程尤其是大工程,不纯粹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关涉道德、人文...

徐匡迪:为建设国家拒绝留居国外,成为冶金巨匠,被朱�F基赏识

2021年11月21日39
    1937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这一年,一个男婴在全家逃难的路上呱呱坠地,面对日寇横行被取名为"徐抗敌",以示抗日爱国之意。 谁也未曾想到,这个男婴后来成长...

学校与实验室为何无可替代

2021年11月21日49
    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学生和教师深度体验了在线学习和远程教学。这也使得很多人开始思考,在线学习、电子图书、模拟实验室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未来是否会替代传统的学校教学和真实的实验室。   其实,在2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曾预测“实体的”基础教育学校将会终结,因为学生只要...

丁肇中:AMS命运多舛他始终坚持

2021年11月14日29
    经过16年的努力,以及15亿美元其他人提供的资金,美国宇航局和丁肇中展示成果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上周四,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

专访丁肇中:做得对,比早发表更重要

2021年11月14日30
探秘宇宙“无字书” 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 ――伽利略 过去五十年中,丁肇中做过五六个实验,开始都受到了反对,包括AMS实验。他说,物理学的进步,就是推翻所有人已知的东西而发展的。五百多年前,没有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人们不知道地球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丁肇中:要能竞争就要能站在别人前面

2021年11月14日32
    9月16日这天中午,时针已经走过12点30分了,可是出席2006年科协年会的6000多名代表仍然饶有兴味地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讲演“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 席间,有位听众收到朋友一条短信:大科学家...

丁肇中:最前沿的科学需要百分百投入奉献一生

2021年11月14日27
    丁肇中经常会说“不知道”。 ●丁肇中,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2010年元月,笔者接受了拍摄丁肇中专题的任务, ●短短一周的接触,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不敢妄谈对一个人的认知和理解,何况又是一位走过74年人生之路和近半个世纪科学之路的老人呢?于是,整...

“两弹一星”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

2021年11月14日35
  没有低温实验室,就借用海军的冷库;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就用手摇计算器算、一笔笔地记……1970年,经过一项项攻关、一次次实验,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东方红》旋律响彻太空。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包括“东方红一号”在内的“两弹一...

用探索写一段中国情

2021年11月14日28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绕山之水,必有起源。2012年7月14日,丁肇中带着自己的第三代回家(山东日照)了。为了回家,丁肇中的夫人苏珊特意给自己的外孙女和外孙起了中国名字。外孙女婕德叫“美玉”,外孙则用了丁肇中父亲的名字,叫“观海”。“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来源”丁肇中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