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专访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为国家创造这样的作品,很欣慰

2021年10月06日36
    10月24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这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是咱四川遂宁人。10月25日,他在北京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

让工程师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2021年08月16日50
  近日,国内首个系统介绍“中国人自己的工程师史”、近66万字的图书《中国工程师史》正式发布。全书对中国工程师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记载和评价,也记录古往今来百余项中国重大工程的建设故事,提升中国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探寻工程人才的培养之路。 该书主编吴启迪教授是一位教育专家...

郑守仁:心血智慧筑大坝

2021年08月15日33
    郑守仁(1940―),安徽颍上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水工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局代理局长。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曾参与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的设计和施工。参...

善学攀高峰 无私成大器

2021年08月15日33
    西陵峡在流泪,黄牛岩在哽咽,它们都在为失去一位“三峡之子”而悲伤。郑守仁院士的逝世,使我国水利水电界失去了一位“巨人”,使三峡失去了一位“守护人”。我满含热泪写下这篇悼文。 郑守仁,既是我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又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山。他那刻苦钻研、不...

为高铁装上“智慧大脑”

2021年06月19日38
  陈志强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2006年参加工作,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特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通号集团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按时自动开...

“运-10”副总设计师程不时重回母校雅礼 讲述国产大飞机的故事

2021年06月01日41
    [摘要]昨日,雅礼中学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校友。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架大型民用飞机“运-10”副总设计师、C919研制专家组成员程不时。     雅礼中学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校友。他就是新中国...

铣工大师张小军:26年心无旁骛打磨精准技艺

2021年05月09日39
    瘦小的身板,黝黑的皮肤,眼神中透露着一股韧劲。在德清的浙江新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铣工技术比武第一名、省职业技能带头人、省首席技师等诸多荣誉称号,近日又获评“浙江工匠”的张小军。   从1991年进厂做学徒开始,张小军已经和铣...

“电焊女教授”刘克敏

2021年05月04日32
    厚厚的焊接服,包裹着娇小的身躯;焊枪的顶端,火花四射,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走进杭萧钢构的车间,在这个几乎都是男职工的工作空间里,一个娇小而专注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电焊女教授”的萧山区首席技师刘克敏。   防护面罩下是一张文静的面容,汗水从她的发梢滴落。...

“焊工大师”王敏燕:焊枪就是我的“绣花针”

2021年05月04日42
    从19岁到48岁,王敏燕将一名女性最美的29年奉献给了自己的焊枪。29年间,在弧光焊花四射的车间里,王敏燕焊接完成了60余万道管口,管口拍片数近2万道,对焊接工艺进行完善,实现管口一次试压泄漏率为“0”。29年间,王敏燕以女性的细腻和专注,在男性扎堆的焊工行业,开拓出自己职业生涯...

窦铁成:“工人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2021年04月18日36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就要用不同的办法来施工,可以说每个工程都要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将知识、技术创造性地用于工程,解决难题,就会从中得到快乐。”回想起自己40年的工作经历,被誉为“专家型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