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同名同廉的两位于成龙
2017年03月26日30
清朝康熙年间,同时活跃着两个都名叫于成龙的督抚大员。这两人不仅同名同姓,曾同在一起共事,又都曾先后担任过直隶巡抚,而且都以清廉名世,死后皆得以入祀贤良祠。 此二人,一位是享有“天下廉吏第一”美誉的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溟,曾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
冯道: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奇人
2017年03月26日32
历史上有很多智者、英雄。冯道, 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奇人。 人们说某人资格老, 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 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
是什么成就了汉武帝?
2017年03月25日40
提起汉武帝,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评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不过,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颇高。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内修法度,外攘夷狄”八个字来概括他的功绩,班固在《汉书・武帝纪》中称颂其“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治国用人之策对当下有何借鉴意义?...
范仲淹的忠直与晏殊的世故
2017年03月25日27
北宋天圣八年初,范仲淹与他的恩师晏殊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从这次冲突,可以看出范、晏两人做人处事完全不同的取径。这就是范的忠直,晏的世故。当然两人的人生仕途也就判然不同。 对于范仲淹,一般读者比较熟悉,不必多说。晏殊则需要略作一些介绍。晏字同叔,江西抚州人。在北宋仁宗朝官当到宰相,...
范仲淹的战略文化智慧
2017年03月25日31
中国古人有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叫做“涵咏”,意思是只有对一部作品反复体味,不断揣摩,才能真正读懂。就像我们面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真正把握其中深意,就有必要将目光拉回千年前的那段历史,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一种人生的左冲右突与一段历史的悲欢离合...
从奴隶到皇帝的石勒
2017年03月24日34
三国归晋,国家统一。然而西晋王朝给予人民的并非繁荣与安定,而是苛政重赋和战乱。官逼民反,天下大乱。中原大地,田园被毁,人民逃亡。此时,中国北方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史称“五胡”)乘机东迁,纷纷崛起,争鼎中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
阎锡山在台湾晚景凄凉死后热闹
2017年03月08日29
在台北阳明山参观阎锡山故居之后,听说阎锡山的墓就在不远处,在 陈女士指引下,我请司机江先生开车到阎锡山墓地。 阎锡山墓地在永公路之侧――永公路245巷32弄内,离“菁山窑洞”大约一公里左右。我在永公路下车,沿着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大约走了百米,在茂密...
不倒宰相冯道――民贵君轻的先行者
2017年02月24日27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但冯道历经四朝十帝而不动如山,始终位列三公、三师等高位,也成为历代来被儒生辱骂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欧阳修称“予读冯道《长乐老自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司马光称“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
冯道如何炼成中国历史上最牛政坛不倒翁
2017年02月24日28
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最常用的一个标准是“忠”,合乎这一标准,便是英雄好汉忠臣孝子,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千古骂名从此休想摆脱。五代十国时期的政坛奇人冯道的遭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欧阳修编《新五代史》时斥之为“无耻之徒”,司马光骂为“奸臣之尤”,就连对他持肯定态度的《旧五代史》,...
冯道历事四朝 官场不倒翁自称“三不欺”
2017年02月24日28
唐与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只有约50年,但改朝换代最频繁。这50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然而,正是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先后事后唐四帝、后晋二帝,再事契丹、后汉、后周,而且官职不离将相或三公三师之位,享受高官厚禄,一直活到73岁,死后还被后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