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祥:敢于面对落后的现实
2004年08月23日32
夏日的一个早晨,朱日祥院士在班车上接到记者电话,并同意当即接受采访。 “中国的科技落后于西方,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如果不敢面对这样的现实,其他甭谈了。”朱日祥院士接受采访时不断地不由自主地强调他的这一观点。 记者:有一个老话题,但还是想知道...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04年08月08日25
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在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和95个县(区)级科协的大力协助下,从1996年11月起,到1997年8月底止,经过长达9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全部调查任务。 概况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
激活灵感说创新
2004年08月03日28
美国青年莱克在一次游戏中偶然看到一只还装有半瓶酒的酒瓶没有沉入大海,从而得到启示:如果使潜艇上部的浮力加大,它一定能够稳定而不沉没。此后,莱克将“酒瓶不沉”的原理应用于潜艇设计,发明了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构成的双壳体潜艇艇体。 创新的火花不会凭空而...
科学与艺术:人类飞翔的双翼
2004年07月25日28
震撼心灵的发问 1890年代初,一位厌倦了现代文明的法国画家,来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Tahiti)。旖旎的自然风光,原始质朴的土著民情,使画家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他借助画笔和色彩尽情表达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追求,创作出一幅幅象征主义的作品。这...
对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
2004年07月25日23
据说,对科技发展作人文思考,是一种“新思维”、“高思维”1。在我看来,这种思维的老祖宗,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对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 马克思主义总是从人的观点来考察科学和工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把自然科学看作...
科学精神与创新
2004年07月23日26
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威力以及对社会的巨大效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在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认知方式及思想观念,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
应给中学生以什么样的科学素质
2004年07月23日27
当前全国正兴起讨论和实施如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教育界遵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探讨和实施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问题。这是一件非常严肃又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因为它牵涉到人才的培养问题,新...
杨玉圣:教育和学术不能大跃进
2004年07月19日24
为了评职称,要求中小学老师和幼儿园教师写论文,实际上是鼓励人们不务正业、不做好本职工作而专门搞歪门邪道。 随着本报记者的不断追踪,福建学术腐败案已经越挖越深。但是其中一些现象却让人看不明白:那些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何祚庥与段若非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
2004年07月15日25
何祚庥简介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 早期从事粒...
刘东生:执著专注 合作为上
2004年07月11日28
刘东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四纪地质学家和环境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关于黄土――古土壤序列260万年来古气候多旋回学说。开辟了地球上大陆与海洋沉积环境的对比,为全球变化提供了依据。20世纪60年代末开创了我国环境地质研究,推动医学与地质学之间的互相渗透。主要著作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