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2017年08月20日28
今年“两会”期间,我先后接受了一些新闻媒体的采访。其中,在人民网,我比较系统完整谈了对若干教育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根据人民网访谈实录,我将这些观点整理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育已远离了其自身的功能 这个话题与我们的教...
传统士人品格与现代大学精神
2017年07月02日24
中国传统士人有其特殊的生存文化环境,这些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传统士人一心向道的学术追求与政治理想、心忧天下的博大心胸与责任意识、高洁内省的人生操守与道德自觉等品格。这些品格直接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所继承。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抱定教育救国的宗旨投身中国现代...
蒋梦麟:教育的目的 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017年07月02日25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 ,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
“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
2017年07月02日29
蒋梦麟初到美国,就读于加州柏克莱大学。该校环境非常幽美,课余生活也很丰富。“离剧场不远是运动场,校际比赛和田径赛就在那里举行。青年运动员都竭其全力为他们母校争取荣誉……"健全的心寓于健全的身"这就是古希腊格言的实现。”另外,校园的一个大门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男性裸体雕像,图书馆阅览室里也有希腊...
育人也要有“工匠精神”
2017年03月11日27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受到人们广泛推崇,它是一个人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品质。以育人成才为己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也应提倡“工匠精神”。 工匠为了打造出一件优质产品,不怕流汗、不嫌单调,将精神精力投注在细雕细刻上,谨慎落下每一锤、认真拧好每一...
漫话座右铭
2017年03月04日27
座右铭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其简练、精彩的文字浓缩了人们的志向、情怀、意志、态度。人有座右铭,如有严师在侧,似有警钟悬耳,时时提醒、事事监督,对生活、学习、工作、事业都大有裨益。 座右铭最早见于《文选・崔瑗〈座右铭〉...
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2017年02月25日2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经典《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彼时的“大学”,一有“博学”之意,二是相对于基础学问和基本礼仪的“小学”而言。古代的“大学”虽与今天的大学所指不同,但其精神内核却有相通之处。“大学”就是要为国为民求学问,“大学”就是要有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我的十大教育主张
2017年02月07日27
教育是让人真正成为人,教育即人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人只有自身发展了,才能服务于他人和社会。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什么利益。所以,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从儿童出发,坚持以人为...
对美国大学的四大误解
2016年12月18日27
高考的硝烟还未尽散,出国留学的热浪又掀起。 出国留学的诸多选择中,美国大学往往是国内学生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与向往的所在。 不仅是因为,美国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能提供更为丰富、开阔的优质教育,更是因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制度设计等,都有许多值得...
大学应成为精神堡垒
2016年12月02日26
理想大学的理念从何而来?我认为,它从先进的教育思想来,从外国的经验来,从中国的传统经验来。我个人更重视中国20世纪教育经验的总结。20世纪中国教育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从中可以总结出我们的理想教育。 20世纪中国教育最成功的大学有两个标本:一个是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一个是西南联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