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无纸化

2009年08月31日
  作为银行的客户,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服务,就是每个月都会收到银行寄来的月结单。

我的习惯是,拆开信封,只要发现原来是月结单,看也不看,马上撕碎了扔在垃圾桶里面,因为自己一直在使用网上银行的服务。不过也有朋友的习惯和我截然不同,虽然平时也利用网络使用银行服务,但是每一张的月结单都会保留下来,日积月累,因为家里面的空间不多,还会和其它的杂物一起,租一个迷你仓放起来。朋友说,这是一种情结,看着一张纸上清清楚楚列名自己的开支,还有钱的进进出出,这样的感觉,是计算机屏幕取代不了的。其实我也理解这种心情,就好像看书,电子版的总无法像握在手里面的那本书,让自己有一种沉下心来的享受感觉。

不过,朋友的习惯,很快要有改变。香港的汇丰银行就宣布,从2011年一月一号开始,如果还要银行继续用信的方式寄出月结单,每年就要收取二十元的费用。其实计算一下,一年十二封月结单,一个月下来,也就是一块多一点,一封本地信的邮票都要一块四毛呢,所以这样的收费,纯粹是象征性的作法,银行也宣布,这笔收入,会全部用在公益事业上面。当然,对于很多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这样又很不公平,所以银行宣布, 65岁以上的长者,综援受助人或港府伤残津贴受助人,则可获豁免印刷月结单及通知书收费。

至于香港市民的反应,赞成反对的都有,赞成者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虽然银行的出发点是减少成本开支,但是做为个人来说,能够少一些纸张的浪费,也算是为环保做了点点小事情。反对者则认为,银行为了节省成本而转嫁客户,让客户应该享有的服务受到了影响。

在香港这个地方,任何措施的推出引发不同的声音当然正常,不过商业机构和政府公共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所要考虑的只是,这些新的措施,会不会导致客户的减少,因此弹性要比政府大很多,因为可以随时因应市场做出调整,作为消费者,也会自己做出选择,继续帮衬,还是转投竞争对手。

不过从电子化月结单联想到另外一则消息,也是关于银行服务,不过是在美国。美国的一家银行宣布,客户交支票,只要用手机把支票的正反两面拍下来,然后sms给银行,由银行之间进行对账来完成交易。

美国是一个习惯使用支票的地方,这个方法,当然每年可以节省不少的纸张开支,就好像香港的汇丰银行就估计,如果推动无纸化,2011年寄出的信件,可以从现在的一亿封减少到六千万封。不过对于美国银行的新招,里面牵涉到一个信任问题,如果银行不能够足够信任客户,客户也不相信银行能够保障自己的权益,那么,这样的便利措施是推行不起来的,因为会招致无数的纠纷和诉讼,银行和消费者为此付出额外的成本。

所以,一个社会,要推动商业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没有诚信两个字是做不到的。很多人感叹在一些地方做生意很难,其实所谓的难,就是要为缺乏互信和诚信要做足防范措施,而这些措施,都是成本的一部份,甚至是绝大部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无纸化” 的相关文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年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其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协调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实质内容的人类价值取向的把握,协调代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企...

理大于公,公大于私――谈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个人在主观上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并且也表现出这种贡献来了,这种行为就是为公。做了贡献,当然也就要有回报。一般地这个回报大小相当于贡献的大小。(当然回报并不都是物质上的,很大的贡献是不好都用物质来回报的,精神上的回报是主要的)    输入...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重建精神生态――一个人文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笔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   地球生命的历史是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生态危机表明人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遭受破坏。造成破坏的原因,据西方学者分析,乃是由于工业腾飞和技术变革,新技术在经济上有功,在生态上罪孽深重。这是康芒纳的经典观点。我觉得...

中国:动乱的威胁

    一、动乱的历史   作为历史中的中国人,是何其的不幸!中国有纪年的历史为三千余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则为四千多年),其中就有一千多年陷入了各种形式的动乱,人命危浅,生灵涂炭,国家玉焚…… 春秋战国动乱550年,死亡数千万人;西汉末动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