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认识的原理

2017年09月16日
   

认识是一种怎样的构造和运作?

传统的见解认为认识是大脑知觉对客体本来的反映,这样的见解产生了一种客体反映的认知论。客体反映论的问题是,第一,回避了知觉本身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反映客体本来的?二,无以回答客体本来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绝对构造?中国古代朱熹理学认为,“理”是客体的绝对本来,倡导“格物致知”。但朱熹理学无以回答“理”的绝对本来方式究竟是什么,也无以回答“格物致知”的绝对途径在哪里。

近代以来的康德学说认为,一切认识都来自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我们的心灵以知性的时空方式和理性的判断方式制作经验材料,由此构造认识。康德以心灵方式的制作开创了近代认识论的发展,揭示了认识有它的普遍必然的构造方式,康德的学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当然,康德的学说并没有能够真正地阐明认识的构造,赋予知性时空样式和理性判断样式的哲学洞察。

我的新概念理论则重在揭示和阐述,认识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构造,即一种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和对象联结的,具有名称和性状规定的抽象构造。这样的抽象构造进一步通过概念联结的抽象建构,在我们的头脑中生成和涌现种种虚构的概念图像,一方面,运用种种虚构的概念图像搭建思想、观念、信仰、宗教、自我意识等组成的人类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则把种种虚构的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获得抽象和经验统一的实践认识,造就工具、建筑、艺术、农业、工业、科技、社会等等的概念之物创造。

由此,人类的认识和认识进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概念的构造,概念的建构和概念的运作。这样的概念构造、概念建构和概念运作可以在人类的文化进化中得到经验历史和逻辑必然的阐述。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认识的原理”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潜意识的力量

  你有绝对权利随时可以控制的惟一对象,就是你的心态,这里所谓的"控制权利"是表示你"可以"控制,但并不表示你真的已控制,你必须学习运用此一权利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内心里的意识是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场所,它会分析各种资讯和数据并且导引通往潜意识之路,意识是经验发展的结果。  但潜意识不会思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

中国人的命及其它

     谈起命和命运很多人会想到“生命”,“革命”,以为“命”者唯生命而已,其实这就有失狭义了。文化之中的“命运”不仅包括了一个人的生命,还蕴有人一生之发展态势,和生活的质量。古今中外都有”算命”的,中国的算命包括了人的吉凶祸福,身家性命,而外国的算命多是预测一个人是不是运气,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