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内容

科技创新以思想创新为前提

2004年01月14日


  2003年元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科学和技术大国"的行列。到2050年,进入"科学和技术强国"的行列。国家真正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靠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也在于科技创新",因而提出了发展科技的明确目标,可喜可贺。
  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依靠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根本。以十三亿颗大脑之巨,以五千年历史之久,以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之厚,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使中国的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头,造福于中国和世界,是完全能够实现,也应该实现的。
  然而,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是以思想创新能力的释放为前提的。科技创新,解决的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运用不断发展的问题;思想创新,解决的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的认识不断发展的问题。自然界仅是人的认识对象的一部分,科技对自然界的认识和运用,也只是人的思想认识的一部分。人认识的总体能力提高了,认识自然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固然科技发展也能推动人的思想的发展,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促进了机械唯物论的发展,把人的思想也推进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促进了相对主义辩证法的发展,把人的思想又推进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但更根本的是,人的思想发展繁荣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发达。没有自泰勒斯以来由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希腊思想大爆发,就不会有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的发现发明;没有自培根以来英国经验主义思想的崛起,归纳方法的推广,就不会有牛顿的伟大发现;没有自布莱尼兹,笛卡儿,康德以来理性主义的发展,批判方法的推广,就不会有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所以,要提高中国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致力于中国人的思想创新能力的释放。
  新中国成立五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我们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梢逊一筹;与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相比,差距仍大。其原因很多,大致归纳起来不外有三种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的封闭思维模式,重实践经验,重社会效果,使我们囿于"伦常治道的人生智"范围内难以突破;使我们囿于实用有益的技术层次上难以突破。由于思想创新能力没有得到释放,因而我们对人权,法制,自由,民主,公正,平等的思考不能深入,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不能深入,对世界本质的思考不能深入。正由于不能深入思考,缺乏重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所以我们的社会没有突破性发展,我们的科技没有突破性成果,我们没有能让世界骄傲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大政治家。今天,我们要让中国的科技创新大步前进,就必须批判封闭的思维模式,开放思维。
  二是中国的环境不能给科技创新以动力。当政治动因大于经济动因时,科技创新缺乏关键因素-自由,便失去了精神动力。当资本外逃严重,可与引进外资一比的时候,科技创新便缺乏经济动力。当国家官吏是依靠权势,而不是依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取得成绩和利益的时候,科技创新便缺乏政治动力。今天,我们要让中国的科技创新大步前进,就必须为科技创新提供充分自由的环境和足够强大的政治经济动力。
  三是新中国的教育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才培养不能胜任。前三十年,教育受政治冲击,学校是毛泽东思想大课堂,培养政治工具。后二十年,教育受经济冲击,学校是经济大潮中的企业,要创收,要赢利,培养的是经济工具。五十年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跟传统教育一样,扼杀思想,扭曲人才。无论扼杀思想,无论扭曲人才,都是把人当作工具,而没有把人当作目的。所以,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教育还不定型,我们的青年才俊求学的最高理想还是留学欧美,我们的失学辍学儿童还在增加。教育如此,就因为教育没有地位。要求为政治服务,教育就投入运动;要求为经济服务,教育也一切向钱看。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一架正常运转的机器,各行各业,各行其是,又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无所谓中心,无所谓轻重,人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纠正阶级斗争为纲的偏向,矫枉过正,把多元生活一元化,应是权宜之计。绝不能重蹈当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旗帜下,全国停产闹革命的覆辙,让各行各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各行各业都去讲经济效益。教育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基础建设,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花钱单位,必须由国家负担,国家只有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办好教育的义务,没有漠视搪塞教育的权力。有钱修路,有钱建坝,有钱建楼堂馆所,有钱买小车飞机,有钱吃喝玩乐,有钱出国观光旅游,就是没有钱办教育,让学校去创收,让学校另谋出路,这会让世界耻笑,会让子孙后代鄙视的。源远才能流长,水大才能载大舟。教育就是我们科技创新的源头,青年就是注入我们科技创新大河的源源不断的洪流。今天,我们要让中国的科技创新大步前进,就必须以青年儿童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切切实实办好教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在此一举。让我们为中国科技创新高潮的即将到来,尽情欢呼吧!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认识你的创造潜力

“科技创新以思想创新为前提” 的相关文章

科教兴国的文化传统障碍

      内容提要  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它的实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动力和重要的保证。本文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古代方术热、经济、政治等方面论述科教兴国的阻力和障碍,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科教兴...

中国科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现状及基层科技体制现状简介

    前两天有一个网友[倒车,请注意]在这里贴了一个中国和印度比较的文章,里面根据一本小说内容这样描述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图”:   “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乘则必打波音的(喻坐飞机如打的),住则必星级宾馆海景房,吃则海鲜大餐,喝则人头马XO,玩则高尔夫球...

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是当务之急!

    最近几年,世界生命科学取得了让人瞠目的进展,这本应是让全人类都欣喜的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等科技进步的未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进步将要触及人类一个最敏感的话题――长生,而如果再把“长生”问题与世界经济、政治联系起来用大系统的方法看,也许我们都要...

纪念原子弹爆炸成功,谈谈我对建国后科技发展的认识

    我不认为写小说的文人是人才,本文所述的人才全是指自然科学界的。   谁更重视科学,我觉得没有必要争论,因为自近代以来,不论谁在台上,也不论什么制度,都是尊重人才的,特别是自然科学界的人才,历来是各国必争的,如果说谁不重视,那肯定说不通,也谈不上‘更’,因为都是尽...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开辟新天地

    中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与美国决一雌雄就必须在科技发展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子,不能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趣,美国有了什么芯我们在去搞一个我们的芯,似乎就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我们应当将科技发展的眼光拓展到美国还没有涉足的领域,比如说太空资源的探索和应有开发,再比如无电缆光电...

也谈现在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陈景润

  本文不仅想探讨如今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陈景润,也要批一下部分媒体不懂科学、不懂大科学家产生的条件却肆意误导公众的行径。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普遍的浮躁之风,因此,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又有媒体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具备当初陈景润搞科研的环境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