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简论科学精神

2006年02月20日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最具科学理性的一种意识形态。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全面推动作用的加强,人们日益认识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我认为,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的精神。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实践中经常把实事求是与科学精神联系起来使用,所以人们早已习惯于把实事求是看作科学精神的具体化。实事求是、表里如一的精神凝聚着崇尚科学、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修身特质,是人品和人格的高风亮节。实事求是不仅是人品和人格问题,也是科学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就是要人们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收实效。任何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结果终案是要误国误民的。正如列宁所说,我愿用一百个只会说空话的老布尔什维克,去换一个哪怕是资产阶级的实际家。
    (二)高瞻远瞩、超越前人的精神。科学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我国历史上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墨守陈规、思想僵化、视野遮蔽、亦步亦趋。这是一种惯性很大的传统。想问题,办事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确立正统性的权威,便于别人承认,其次是趋同从众,建自己的小庙。这种传统在国民精神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决策者以高瞻远瞩、超越前人的精神激发和支持科学家的工作,比科学家本人具有这种精神更为重要。决策者是否具备这种精神,直接关系到能否把握住创造奇迹的历史契机。
    (三)宽宏大度、谦恭能达的精神。科学是一个开故的体系,科学只能在开放中不断完善。而且,科学在开放中形成了独特的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科学的开放性必然带来科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或者说科学体系必须经人为地归类分工之后,才便于深入研究。人类必须以全新的视野和思维重新看待科学:科学问题同社会问题一样,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能回避的挑战,战胜挑战就是人类由“无能”向“有能”的跨进。科学史上的一次次突破只能表现为对以往权威的一次次“冒犯”。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阶段的开始,几乎都是多数服从少数,这是一条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对人类智慧水准的一次新的检验。谦恭通达就是取得成绩之后仍要头脑清醒,知晓事理,不要轻易说大功告成的话。正如老子所言: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明智、通达也是一种高尚的心性情境。科学上的任何偏见、主观、固执、自私都会带来科学的倒退。
    (四)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科学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对科学的服膺与尊重,而且更依赖于自觉的奋斗与牺牲。科学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人类曾为科学的进步付出了血的代价,给科学精神涂上了悲壮的色彩。欧洲中世纪,神权一直统治、奴役科学。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不为神权所屈,不为愚昧所欺。他们付出的代价换来了科学昌明,思想解放。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简论科学精神”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