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钱煦:科学的天空没有止境

2020年04月23日
  煦者,温暖也。接触过钱煦先生的人,都是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西谚里有一句,赞扬一个人具有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品质,就说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文艺复兴人”,钱煦先生就是一个温暖的“文艺复兴人”。

 

“谦冲的医学泰斗,和蔼的学术领袖”,说的是美籍华裔杰出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钱煦先生。2018年12月2日,钱煦先生学术成就展在杭州降下帷幕。此次展览由浙江省侨联举办,这是继2016年钱思亮先生学术成就展在钱王祠展出之后,又一次有关钱氏家族后人的成就展。

钱煦是吴越王钱�H的第36世孙,所以他说“我的根在杭州”。钱思亮是钱煦的父亲,在2011年入谱杭州西湖钱王祠;他是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曾任台湾大学校长19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3年。钱煦有一兄一弟,哥哥钱纯曾任台湾“财政部长”,弟弟钱�驮蚴锹碛⒕诺睦鲜Γ�曾担任台湾“外交部长”。

世人皆知钱学森,他是钱�H第33世孙;而知钱煦的相对少一些。钱煦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国家工程科学院、国家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四院”院士――是华裔科学家中成为“四院”院士的第一人。他在血液流变学、生物工程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居国际一流水平,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他颁发国家科学奖奖章,这是美国政府对科学家的最高奖励。

此次的钱煦先生学术成就展,追溯了先祖钱�H王和父亲钱思亮,展示了钱煦的成长历程,介绍了他的卓越成就,弘扬了他教书育人的精神,呈现了他幸福的家庭、珍贵的友情、回国进行学术交流的热忱。以展览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以交流增进两岸血脉亲情,这是办展的宗旨;通过展览,可以充分领略钱煦先生的人文品格和科学精神。

钱煦院士不但是一位科学巨匠,更是一位良师益友、爱国典范。正如浙江省侨联主席连小敏在钱煦先生学术成就展开幕式上所说的,“钱煦院士87岁高龄,仍然矍铄地工作在第一线,孜孜不倦地奉献社会,他是所有海内外华人的楷模,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展现”。钱煦先生大半个世纪生活在海外,但是并没有冲淡他作为炎黄子孙爱国爱乡的情怀,“一朝是中国人,永为中国人”。2011年,钱煦和哥哥、弟弟会集台湾,随后一起飞抵祖籍地杭州开始寻根之旅,他说:“来到这里,就会感觉到祖先们都在身边。至今,我们都沐浴着祖先的恩泽。”

 

钱煦1931年生于北京。1947年,当时的政府允许高二学生考大学,当年读高二的钱煦觉得是一次机会,然后就去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院,没想到被录取了,于是他16岁就成了北大的学生。

1949年,钱煦随父去台湾,入台湾大学医学院,学习研究医学,年年都是班里第一名。在台大医学院,分科时,同学都选择做临床医生,全班100人中唯钱煦选了基础研究,他觉得了解疾病的机理可以拯救更多病人。其中有一年钱煦住在傅斯年校长家里,傅斯年校长与他成了忘年交。

1953年,钱煦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在经历为期1年的预备军官训练之后,他获得每年仅有一个名额的奖学金,赴美深造。1957年,钱煦获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学博士,之后留在美国,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简称“圣校”),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

“煦若春阳应活世,匡其戒旦曰同心。”这是父亲钱思亮在1981年送给钱煦胡匡政夫妇一首诗中的两句。这对恩爱夫妻、神仙伴侣让人十分羡慕。钱煦的妻子胡匡政也是台大医学院的高材生,他俩同岁,因为钱煦小学、中学各跳了一级,先上大学,因此比胡匡政早两年毕业。1956年,胡匡政赴美国纽约接受医师训练。1957年4月7日,二人喜结连理,钱煦说:“这是我一生的关键,我们始终恩爱有加。”

之后他们有了两个女儿,后来都事业有成。在女儿的成长期,“常会找我谈,我总是以此为优先,不管怎么忙都会和她们谈;她们现在为人母也这样做,这是关爱的传递”。胡匡政是美国的执业小儿科医生,她高雅大方,气质出众,待人诚恳。她非常爱小孩子,经常一个温馨的拥抱,关爱之情,无声胜有声。

 

钱煦先生名字的谐音就是“谦虚”。“做百分之六十的事,拿百分之四十的功。”这是钱煦先生的名言,更简明的表达就是“做六成的事,拿四成的回报”。

在圣校,钱煦教授主要研究血流的动力和血管的伸张力对内皮细胞分子讯息传递、基因调控及功能表达的影响。他认为,“找准血流的方向和人生找对努力的方向一样重要”。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学习、奉献、创造――钱煦回忆录》(台湾远见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图文并茂,全面展示了钱煦先生的风采。其中,钱煦先生以“七颗心”来概括人生和科研:全心热爱、决心投入、用心理解、精心创新、同心合作、推心沟通、尽心完成。这“七颗心”用英语称为7C:Compassion(热爱)、Commitment(投入)、Comprehensive(理解)、Creativity(创新)、Cooperation(合作)、Communication(沟通)、Consummation(完成)。钱煦先生说,每一条都是由心而生,科学与人生,万事存乎一心;心在,凡事都能成功。

科学的天空没有止境。钱煦先生说:“人生的乐趣在学习,人生的收获在奉献,人生的意义在创造。”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创造和奉献。钱煦院士如今领导的圣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全美最顶尖的学科,被评为全美第一名。他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以“天空不是极限,世界是你们的”为题,对学生们发表演讲,以激励年轻人不断进取、砥砺前行。如今钱先生自己不但没有退休,甚至比全职的时候还要忙碌,“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留给科研和教学,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的藏书中,还有一本精装的大本头《钱煦院士集》(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是“中国医学院士文库”之一,该书由六部分组成:奋斗历程、学术贡献、治学之道、大师风范、社会影响、人生风采。“学术贡献”是全英文的专业论文,我自然是看不懂,就略过了;而其中“大师风钱煦与胡匡政结婚照,1959年,美国纽约范”部分是钱煦院士同仁、学生、亲人的文章,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尤其是从诸多细节可见先生谦谦君子为人为事的风范,在这里采撷一二,与大家分享。

2011年暑假,浙江两位学者去美国圣地亚哥顺访钱煦院士,先生非常细致地告诉了住家的地址,还附上了地图;那天他和夫人还邀请他俩一起去参加当地盛大的亚裔晚宴,竟然是钱煦先生自己开车。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到美国,与钱煦先生一起去听一场学术报告,进大厅刚脱下大衣,背后就有人把大衣接过去,转身一看原来是钱煦先生,他接过大衣挂在了衣架上。

钱煦先生的一位博士生,完成第一篇英文论文之后,觉得精疲力竭,然后直接把论文交给了钱先生;结果拿回来一看,导师在上面做了密密麻麻的修改,有的段落甚至整个重写;钱先生还当面认真细致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煦者,温暖也。接触过钱煦先生的人,都是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西谚里有一句,赞扬一个人具有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品质,就说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文艺复兴人”,钱煦先生就是一个温暖的“文艺复兴人”。

 

科学的背后是人文。钱煦回忆录里面就充满了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其中钱煦写到自己一生处事的准则,包括选择方向、热忱奉献、迎接挑战、保持乐观、尊重品格、终身学习、把握时间、追求卓越、努力前进。这本书从作者的祖先和父母开始,最后回到祖先的钱王祠,从中真正可见什么叫“大师风范”。

科学的天空无极限,但学术研究有底线。同为钱氏家族的大学者钱穆曾说:“物理之学,或有所不通,则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入于术矣。”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沽名钓誉、投机取巧;宁要“正确的失败”,不赌“错误的成功”。如果把个人的东西、个人的欲望、个人的私念融进科学研究当中,就会出问题。内涵丰富的《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留给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开篇第一句就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煦曾说:“‘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就是个人跟天下的关系,这是非常好的家训。”

钱氏家族,名人辈出,基因强大是本因,而《钱氏家训》的影响也至关重要。钱煦屡屡提到《钱氏家训》对自己的影响。当今的青年学者,要好好学一学钱煦,学一学著名的《钱氏家训》。家训在《钱煦院士集》中全文刊载,兹录如下: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作者为《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本文刊登于《民主与科学》2019年第2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钱煦:科学的天空没有止境”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