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34页
严氏一门三代写传奇
2020年07月02日34
正逢河海大学90周年华诞,记者走进河海大学,在了解到小浪底工程、三峡水利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工程等这一桩桩在国家建设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同时,我们也走近了参加过这些工程的河海大学的教授们,听他们讲讲幕后的故事。【金陵晚报报道】在河海大学,提起严恺,几...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之谢礼立
2020年07月02日47
师于土木天大 秉一身求是风华 谢礼立 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 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教授,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曾连续9年被联合国聘为联合国...
敬告青年工学家
2020年07月02日57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交通不便,何以利运输?机械不良,何以精制作?若夫矿产之辟兴,市场之建筑,孰非工学之范围,皆系经营之要着。 呜呼,我工学家之责任,不亦綦重耶!晚近以来,人才蔚起,各专科硕学济济,或积经验,以邃故知;或渡重洋,以求...
威武文明 壮我军威――记沈从岐与国刀“天下第一刀”
2020年07月01日32
刀是一种文化,象征着权威、浩然正气和无穷的勇气与力量。指挥刀在刀的文化中有着无上的地位,作为统帅三军的它凝聚了一份保卫国家主权完整的使命、代表了一份戎马生涯的光荣,体现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的责任。 自1953年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郭晋龙:“好工人就应该像淬火轨一样耐磨、坚硬”
2020年07月01日29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高级工程师郭晋龙是“偶像”一般的存在。“有啥问题找郭师傅一准能解决,他看一遍就能找出故障在哪儿。” 只有初中文化、普通电工出身的郭晋龙是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首位铁路工人。他的信条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日前,记者来到郭晋...
不忘初心,永铸军魂――访”天下第一刀”发明人、共和国老兵沈从岐
2020年07月01日33
主持:王军刚 嘉宾:沈从岐 编审:汪漪 【嘉宾简介】沈从岐,男,汉族,浙江丽水庆元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指挥刀、中华人民共和国升旗指挥刀发明人,“天下第一刀”专利人。现任北京振国威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961年应征入伍,在党和部队首长的亲切关怀下,曾荣立三等...
沈从岐:“天下第一刀”发明人
2020年07月01日37
2019年8月14日傍晚,在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雷锋文化中心陈凉导演的陪同下,澳门法治报常务副总编辑兼驻京联络处首席记者陈龙狮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升旗指挥刀、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指挥刀发明人、共和国老兵沈从岐同志和“天下第一刀”收藏审批办公室副主...
“大国工匠”胡双钱 35年无悔的坚守
2020年07月01日42
“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只为打造极致的产品和体验。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工业4.0”时代,我们只有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会有制造强国的到来。 ――编者...
胡双钱:不断打造的精致和完美
2020年07月01日49
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今年55岁的他,不仅亲身参与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首次尝试――运10飞机的研制,更在ARJ21新支线飞机及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项目研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35年的从业生涯中,他加工的数十万个零部件竟...
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弘扬工匠精神大家谈
2020年07月01日67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工匠精神”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那么,工匠精神本身具备怎样的意蕴,才能流行起来?它之于当下的改革发展大计又有怎样的特殊意义?以及我们怎样才能在社会层面广泛激发或者深度培育这样一种精神? 本版“寻找匠心青年”系列报道已先后聚焦6位具备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