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36页

“定海神针”盖凤喜:最好的工作状态是无人知晓

2020年06月29日40
    从深圳出发,坐近2个小时的直升机到深海钻井平台,在海上一待至少28天……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段不寻常的经历,可却是盖凤喜的工作常态。 今年48岁的盖凤喜是中海油服兴旺号深水钻井平台的高级定位师,也是国内参与动力定位深水钻井平台较早的人之一,可以说,他的...

白芝勇:用点线绘就“测量人生”

2020年06月29日39
    个头不高却健康敦实、言语不多却思路清晰、赞誉不少却低调文雅,这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中铁一局五公司高级测量师白芝勇。 18年间,他只干了一件事――工程精密测量。大江南北的高铁、地铁、桥梁、公路、隧道都有他的身影。18年间,他最骄傲的是,中国高铁2...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的十分之一 都是由他参与测量的

2020年06月29日40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

他领衔建设了17座长江大桥

2020年06月29日52
  天微微亮,年过六旬的杨志德就走上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水上检查,平均每天步行至少4公里。这样的工作状态,杨志德已持续了40多年。 从木工开始干起,到退休依旧奋战在工地一线,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二航局)顾问、沪通长江大桥项目经...

冯纪忠教授访谈

2020年06月28日67
  建筑师最珍贵的品质应该是说真话。 ――冯纪忠     南方都市报:今年您已经是94岁高龄,非常感谢您能够出席今天的颁奖礼。您从事建筑专业工作,已经70多年了,最初您是怎么想到要去学建筑学的呢? 冯纪忠:以前,我们国家太落...

劳而不辍 桃李不言

2020年06月24日33
    劳远昌,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资深教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行为、桥梁结构空间分析理论以及桥梁风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中成果显著,为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

一甲子两座桥,见证一个国家的跨越

2020年06月24日32
    令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在建设施工中,集结了中铁大桥局、武船重工、中铁宝桥等各路桥梁建设“英雄战队”   而承建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三个土建标段中工程量最大、结构形式最繁杂的CB05标段的“战队”,正是在61年前架起了新中国成立后长江...

铸就50多年“桥坚强”――专访桥梁专家钱学新

2020年06月24日27
    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桥梁垮塌事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关注。面对不断出现的“桥脆脆”现象,人们开始反思和回顾,一些媒体找出了许多建国以后开工建设、历经几十年仍然“值得信赖”的明星桥梁,这其中有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等。 &n...

登高自卑  行远自迩

2020年06月24日32
    他常穿着一条有些泛白的劳动布裤子在校园漫步,看上去与平凡老者并无二致,当他向你走来时却像一座山那样崇高!在桥梁界,若提起哪位专家或院士,其名字往往会和某某著名大桥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却有一位老者,一生没有亲手设计过一座桥梁,但载入中国史册的几座名桥都深深地...

情系连岛大桥――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项海帆

2020年06月24日42
    项海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顾问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风工程学会及上海振动工程学会首席顾问。 作为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项海帆是我国风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