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43页
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2017年02月25日2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经典《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彼时的“大学”,一有“博学”之意,二是相对于基础学问和基本礼仪的“小学”而言。古代的“大学”虽与今天的大学所指不同,但其精神内核却有相通之处。“大学”就是要为国为民求学问,“大学”就是要有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不倒宰相冯道――民贵君轻的先行者
2017年02月24日29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但冯道历经四朝十帝而不动如山,始终位列三公、三师等高位,也成为历代来被儒生辱骂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欧阳修称“予读冯道《长乐老自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司马光称“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
冯道如何炼成中国历史上最牛政坛不倒翁
2017年02月24日30
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最常用的一个标准是“忠”,合乎这一标准,便是英雄好汉忠臣孝子,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千古骂名从此休想摆脱。五代十国时期的政坛奇人冯道的遭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欧阳修编《新五代史》时斥之为“无耻之徒”,司马光骂为“奸臣之尤”,就连对他持肯定态度的《旧五代史》,...
冯道历事四朝 官场不倒翁自称“三不欺”
2017年02月24日30
唐与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只有约50年,但改朝换代最频繁。这50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然而,正是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先后事后唐四帝、后晋二帝,再事契丹、后汉、后周,而且官职不离将相或三公三师之位,享受高官厚禄,一直活到73岁,死后还被后周世...
冯道的为人为官之“道”
2017年02月24日28
“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首名为《偶感》的诗出自一个叫冯道的人之手,它表达了自己就是在虎狼相残的乱世之中也要出人头地,修命立身的志向。 冯...
说说韦伯定律(Weber’s Law)
2017年02月24日62
最近断断续续在读一些心理学的书。 昨晚临睡前随意翻开一页,正好是说韦伯定律(Weber’s Law)的,觉得有点意思,现在写下几行,全当读书笔记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E.H. 韦伯(1795―1878)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以研究触觉而...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2017年02月20日35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 ――谨以此文,纪念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100周年...
真正持久的力量在忍受中
2017年02月13日28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高大全”的“凡人”贝多芬,在艺术中成就了伟大的业绩,而事实上他是一个心灵扭曲的人。但艺术却是人生经历的某种精炼、提纯和超越。 贝多芬作为一个“凡人”,心灵扭曲、人格磨难乃至性格偏执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关键是这样的说...
一天2分钟,10种简单方法改变你的生活
2017年02月13日3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管距离多长,迈出的第一步才是困难的。”玛丽•杜•蒂芬 在生活中做积极的改变并不是要有巨大的飞跃。但我相信那种想法是阻碍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 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却常常促使你行动起来,养成新的习惯,至少在我...
21条让你事半功倍的建议
2017年02月13日51
在日常工作中,建筑师总是面临各式各样的纷扰和挑战:搞定甲方、合作方和承包方;保持软件与技术能力的先进性;绘制各式图纸和写文案;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要设计一些相关的东西。 项目的时间越来越紧迫,而项目的种类越发复杂。我们已经很拼了,但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