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觉
2004年06月15日26
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对待工作和事业,有的人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有的人却马马虎虎、消极被动。这种态度上的差别,往往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密切相关。从一定角度看,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就在于是不是达到了自觉。 从哲学意义上...
加强挫折教育 培养健康心理
2004年06月14日34
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消除外部阻力 预防不健康心理养成�� 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偏差,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 学生心理比较稚嫩,需要得到成人科学...
情绪锻炼助长寿
2004年06月13日30
通过体格锻炼可以促进躯体健康,而重视情绪锻炼,则可以促使精神健康。现代人要想健康长寿,情绪锻炼比体格锻炼更为重要。 下面介绍一套“情绪锻炼操”,每天操练一把,绝对有助于身心健康。 第一节在生活变化面前,经常保持开朗、明快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遇事冷静、客观地作出分析...
节能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前景
2004年06月12日23
从1990年就开始举办的“节能周”,以往每年11月举行,今年被提前到了6月。据6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改委专门为今年的“节能周”出台了《公众节能行为指南》,第一部分就写给“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倡导“绿色办公”,甚至给...
中西治学目的之差异
2004年06月06日31
中西学术的源流和体系不同。中国学术源于先秦诸子百家,西方学术源于古希腊罗马。在两干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两种不同的体系。 中西学术治学目的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求知”与“求用”差异,二是“求法则”与“求事实”的差异。 “求知”与“求用”...
刘志光/梁燕城:世俗化与理性思维──关於科学哲学的对话
2004年06月06日25
梁:最近,我们注意到中国大陆派出大量的人员到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和进修,不但有科技、文化、教育界的人士,而且还有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部。这都是在显明,中国正在扩展自己的视野,使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的一代有更宽敞的胸...
公私观念与人文启蒙
2004年06月06日27
“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是个陌生而令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公与私这一组观念在生活中频繁使用,在伦理道德中更是为人、行事的价值准则,然而这一组与人们思想行为紧密联系的观念却没有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相应的地位。众所周知,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是以范畴而展开的,一部思想史...
莫世健:自强不息 至真至诚
2004年06月05日30
【简历】莫世健,1982年吉林大学法律系学士毕业;1986年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1991年澳大利亚悉尼(Sydney)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1995年澳大利 Monash大学法学院学士毕业(兼读);取的澳大利亚律师资格;...
“换位思考”要有度
2004年06月02日32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时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领导和机关抓基层也要提倡换位思考,即机关要多站在基层的角度、干部要多站在战士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疾苦,真心实意帮他们排忧解难。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应有的度。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也会走...
温家宝: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
2004年05月28日28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