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创新告慰科学巨匠
2011年03月13日26
我国科学界近日相继送走两位科学巨匠――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回首两位科学巨匠的一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风雪中的悼念 创新精神,源于责任,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贝时璋提出加大应用科学研究...
钱学森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成就
2011年03月13日34
技术科学思想的形成 钱学森的科学思想最初形成的起点,应追溯到他1935年赴美留学。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年代,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大家》栏目为纪念开播三周年所制作的特别节目中,介绍了我国不少著名科学家(钱老也在其中)当年赴海外留学的...
钱学森:中华民族的精神星座
2011年03月13日29
钱学森走了,化作人类文明天空里一颗明亮的星座,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智慧、好学、勤奋、创新,谦逊、自尊、爱国、无畏;既有冲破一切藩篱的创造性思维,又有脚踏实地的理性行动。几乎中华民族的所有优秀品德,在钱学森身上都有突出的体现。 作为当代杰出的科学家,钱...
对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的思考
2011年03月13日28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合作支持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全国经济界年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周六、日),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主题为“‘十二五’:区域经济/能源产业”。以下是国务院...
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1年03月12日27
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谈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冯骥才认为,现在有媒体版面过分娱乐化的现象,甚至慢慢的有娱乐版而没有文化版了,进而他说:“但是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一...
坚定不移地迈向既定奋斗目标――代表委员谈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
2011年03月12日23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十二五”的大幕徐徐拉开,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对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和共同维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聚精会神搞建设,...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
2011年03月06日30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训是对大学文...
中性智慧延伸现代生存哲学
2011年03月06日30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对于我们的当代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性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放松心灵、缓解社会紧张、葆有平常心具有直接的人生启示,需要我们很好的予以发扬光大和借鉴。 中性智慧是中国...
重建塑像或重塑精神?
2011年03月06日23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看到这条消息后,笔者发了条微博:“孔子被批60年,这铜像算是‘平反昭雪’么?看来仅有GDP还是不行,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和思想的认同,否则就会散掉。但认同谁呢?马克思还是孔子?”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