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死了,启蒙万岁!――评汪晖关于 “ 中国问题”的叙说
2004年10月02日27
一 . 引言 汪晖对 " 中国问题 " 的反思是全面的和发人深省的。所谓 " 中国问题 " ,可以理解为现代性在中国境况中的问题。这一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展开而生长出来并且变得日益迫切 [1] 。确实,经济学家们对经济体制...
学者的直言精神需要空间
2004年09月28日30
学商之争,时下闹得沸沸扬扬,昨天出版的《东方早报》披露一份最新调查数据,目前有44%的受访者将天平倾向于学方――朗咸平,他们不希望他输,值得注意的是,其理由并不在于朗咸平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如何,而是他们服膺、推崇他作为学者的直言精神。相比之下,除去一部分对此事知之不详者没有明确表明意见外,支持顾雏军...
邹承鲁:捍卫科学精神
2004年09月23日27
他是一位功名成就的科学家,他敢于站出来,抨击违背科学道德的违规行为。 邹承鲁,我国生物化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从1981年开始,邹承鲁就不断地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反对科学腐败的主张,抨击背离科学道德的种种行为,这也成了他20多年来的一项主要工作,而且他...
科幻:科学的另一副翅膀
2004年09月23日27
再看《银翼杀手》 阴暗的天空,潮湿的街道,日本歌伎单调的吟唱,路人冷漠麻木的神情,主人公的不苟言笑,一切可感知的元素都映衬出潜伏于人们心中的阴郁与不安,一种莫名地恐惧蔓延开来…… 这部1982年出品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讲述了一个人类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故事。公元二十一世纪,由于生化...
科学精神内涵初探
2004年09月23日27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1. ...
法拉第时代的科学讲演
2004年08月28日30
历史上早些时候的科学研究,是要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玩得起的。研究,需要图书、仪器、药品、实验室和助手,须投入大量经费。像拉瓦锡那样个人赚了大钱足够实验室开销的人毕竟很少。多数科学家还得靠社会上的富翁掏腰包资助,或是靠官家拨款(如法国皇家科学院)。 英国的B.T.朗福德伯爵,在伦敦募捐,于17...
中国“科普”的构建原则
2004年08月28日27
现代国际社会关于“科普”的定义表达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皇家学会、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英国科学促进会共同组建了“英国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致力于英国的科普事业,在成立前夕发布了报告《英国:公众理解科学》。该...
科学要像艺术一样普及
2004年08月28日25
科学记者应该如何进行科学传播?前苏联科学传播工作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借鉴?俄罗斯的科学家如何与科学记者联系,请看来自俄罗斯的科学记者说―― 弗拉季米尔・古巴列夫的名片特别简单,除了名字、“莫斯科”和电话号码以外,没有任何头衔;他的身份也特别简单,不属于任何机构、组织或是学院。然而他在俄罗斯却是...
中国学者在“忙活”些什么?
2004年08月26日27
1997年以前,以新、马、泰、韩、香港为代表的东亚经济飞速发展,“东亚模式”的说法甚嚣尘上。此时克鲁格曼大胆预言,东亚将“雪崩”,爆发金融危机。时人笑之,其后哑然。 2000年,美国学者迈克尔.T.克莱尔推出《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一书,书中大胆预言:21世纪,资源匮乏将成为国家之间冲...
科学史上最孤独的天才
2004年08月23日28
孟德尔的论文在1868年发表后,他订了40份单行本,分寄世界各国的权威,其中一份也寄给了达尔文,但是达尔文从来没有阅读它――人们在达尔文藏书中发现它的时候,连页没有割开。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孟德尔和达尔文一样是生物学的创建者。然而,研究达尔文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