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弊
2004年02月01日26
本文是和朋友私下讨论学术弊病的一些信件,希望能对还没有陷入无聊学术的年轻学子有用。 一 昨日见了一篇文章,谈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条件问题。以为现代社会已不是农业社会,儒家文化已失去了生存条件。这是流行的见解,也是最大的偏见。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崇尚享乐主义思想的人,由于吸毒、纵欲...
火星人在家吗
2004年01月30日29
美苏过去总共进行了30次的火星探测的任务,其中21次登陆失败。在12次尝试当中,唯有四次成功。 这一路走来探测的道路虽然坎坷,但绝大部分的美国人还是十分支持美国宇航界太空探索的任务,并视之为长期性投资。 2004年,美国人民再给宇航界一次登陆火星...
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
2004年01月30日29
钟义信,江西龙南人,1940年出生,1962年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本科毕业,1965年信息论专业研究生毕业,1979到1981年是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回国后一直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曾任信息工程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现为北京邮...
让大众理解科学:英国科普面面观
2004年01月30日28
英国是一个重视科技,重视积累的国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英国是牛顿、达尔文、霍金这些科学巨匠的故乡,也不仅体现在英国产生了大英百科全书这样的宏篇巨著,更重要的体现是在英国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上。英国只有不到6000万人口,却产生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资助了...
机器人下乡
2004年01月28日29
石家庄现代化育苗中心,坐落在市区西北的西三庄村。每年它都要为周围村镇的老百姓提供大量的花卉苗和蔬菜苗。不久前,这里做出一个特别的决定,要从北京“请”一位蔬菜嫁接机器人。 “嫁接”,是一种古老传统的农作方式,而“机器人”,是集众多高科技于一身的现代...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2004年01月28日28
无公害农业 餐桌上天天都离不开的蔬菜,你吃起来放心吗?它们看起来鲜嫩欲滴,却让人为它担忧。自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解决石油农业所带来的环境和食品问题,相继提出了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形式的替代农业...
“业余精神”――中国学术的非理性气质(之二)
2004年01月24日31
对于发展现代学术而言,学者们的“职业精神”是十分重要的。“职业精神”和“业余精神”相对照,它不仅要求学者“以学术为业”,还要求学者以学术为“天职”。一个学者,他以学术探索为自己的天职,倾注全部精力与热情去追求学术造诣与学术成就,这就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职业精神”;而一个国家,只...
法拉第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2004年01月23日29
1791年9月22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电解定律的创始人,物理学大师迈克尔・法拉第诞生在伦敦城南萨里郡纽英顿镇上的一个贫穷的铁匠铺。 ■有朋友问誉满全球的第一大化学家戴维:“你一生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戴维对自己的成就绝口不提,却说:“我最伟大的发现是一个人――...
李嘉诚在北京发出三个呼吁
2004年01月22日26
国际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在北京作出三个呼吁,一是政府为了现实的需要,必须缔造一个有利创新精神的开放环境;二是大家要善用科技带来的额外时间;三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乐于投资增进社会资本。 李嘉诚先生这次到北京出席了三项活动,分别是在北京工业大学综合科学楼的启用仪式、清华大学未...
“科技是脚道德是鞋”吗?
2004年01月22日33
说“科技是脚,道德是鞋”,意指道德总是阻碍着科技进步,而科技总会冲破道德障碍而不断进步,从而也推动道德进步。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 人类文明本来就包含着智与德两个方面。智代表着知识探究和知识发现的成果,知识可转化为技术。德则标志着人的精神境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