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播种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鹿心社为院士郑皆连让座彰显尊重人才的情怀和导向

2020年05月12日27
  身教重于言传。让座,让出的是态度,是情怀。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广西人民会堂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让座的事情被社会各界关注,并传为佳谈。 据广...

邓文中: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桥梁设计宗旨

2020年05月07日27
    关于桥梁的价值(经济性、功能、象征意义)   尽管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可以修建超大跨径的桥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任意追求建造跨径更大的桥梁而不计是否必要。跨径越大,造价也越高。经济性作为判定一个桥梁设计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决定了我们必须...

修300年寿命的大桥可能吗?

2020年05月06日28
    “我们的规范应该把桥梁的设计寿命增加到3 0 0年。如果质量好,耐久性能高,一座桥梁的大部份构件都可以达到3 0 0年的使用寿命。不能达到30 0年寿命的构件,可以考虑定期更换。” 关于工程的可持续性,邓文中一直强调耐久性最为关键:耐久性不但直接影响一...

林元培等追忆南浦、杨浦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质量为先,经得起历史考验

2020年05月05日27
    摘要:朱志豪最令人钦佩的就是,他在工程中既抓质量,又抓进度,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质量为先!      南浦、杨浦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的离去,引发社会各界的深切缅怀。 “朱指挥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指挥,每当...

林元培:黄浦江上“画弧线”的专家

2020年05月05日27
    在宇宙中,有一颗被冠以中国科学家姓名的小行星――“林元培星”,获得此项殊荣的林元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他曾主持设计南浦、杨浦、徐浦、卢浦和东海大桥等项目,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一生都和桥打...

林元培:黄浦江上的大桥建设

2020年05月04日24
      编者按:   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一座城市的传奇在这片沃土上被不断书写,创造了中国奇迹。浦东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离不开那些筚路蓝缕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今天我们回望三十年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故事,向这些努力开拓进...

中国桥梁界能独善其身否?――访工程院院士项海帆

2020年05月04日28
    中国桥梁建设市场在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高速“扩容”以后,未来几年将呈现何种态势?当我国建筑规划与设计的“防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洋设计”突破之时,为什么外国公司通过竞标获取的境内桥梁建设项目的鲜有所闻?目前中国的桥梁建设市场是否已完成了战略“防御”,或已...

齐康院士:艺术能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2020年05月02日31
      人物素描:院士齐康,年过八旬,满头银丝,童心未泯       老人爱美,打开电脑,满眼皆是刘晓庆的剧照;老人至今爱吃巧克力,这也成为来访者最好的礼物。熟识者每每为他撕开包装。他每个口袋放几颗,只怕老太太发现一次性收缴。...

穿过卢浮宫的“时空”――走近建筑大师贝聿铭

2020年05月01日27
    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造营建商齐肯多夫工作,之后于1955年创立了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广及世界各国。著名岁赴美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修习建筑。毕业后先是跟随美国知名的都...

与大师对话――杨澜VS贝聿铭

2020年05月01日30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被人称为“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他已经八十高龄,又担当设计中国银行在北京的总部大厦。他在事业中存有什么遗 憾,对中国城市建设又有哪些忠告,请看我们的独家专访。 我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有观众来信问我,你最想采访的人物有哪些,那我要告诉你:不管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