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寓教于乐”与正面宣传方式问题

2024年04月17日39
    娱乐性艺术确实是人们接受知识的重要方式,但是人类真正对于知识的需求动力,来自生活现实的需要。 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了文艺。延安文艺时期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能够保留至今,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娱乐形式,而是它们反抗压迫的内容,这叫形式与内容的...

张文木:好文章,要写到“字字血、声声泪”

2024年04月17日36
    目前,学界尤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学风玩虚玄,弄玄妙新词:简单的事,他给你讲得玄而又玄,什么国际政治要“站得高一点”,要“超越主权”,你输了,他叫“双赢”,你赢了,他说是“零和”。 说这话的人那是科索沃的导弹没有打到他家。如果他女儿是邵云环,他就不...

张文木:冷落和边缘,是学者的本命,也是学术的幸运

2024年04月14日36
    真正对民族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只能在冷的条件下完成,而不被边缘的人是冷不下来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司马迁的《史记》就是这样。 现在课题申报程序太复杂,过程太热闹,等拿到课题,人就跟过年似的兴奋,但几个轮回下来,人的写作能力和时间也就丧失了一半。许多课题申报中标率高...

张文木:治学心语(19条)

2024年04月14日36
    1.为国家利益写文章,是学者的本分,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书是作者灵魂的镜子。书店读书,犹如阅人:书脏人脏,书俗人俗。 3.知识靠荤拼,学问靠素养。 4.为学当立经世言,为政当立救世功。 5.文字是学人的基本功,良心是文字的...

张文木:治学心语(20条)

2024年04月13日40
    1.医生的话比媳妇的话管用,是因为医生的话关乎生死,而媳妇的话只关乎感情。文章同理,好文章当直奔民族的生死存亡。 2.读人物传记是通向历史研究的捷径,这是因为人是历史形成的节点,也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3.将学问变成算卦,将预测变成占卜,是对大自然的...

张文木:学问不入事理,其学百无一用

2024年04月05日35
    学理必须受事理的约束。有时学理没错,但事理上却不是那回事。比如,一只狼和一只羊加在一块,或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与一只羊加在一块,是1+1的逻辑,还是1-1的逻辑?是“双赢”的逻辑,还是“零和”的逻辑?是前者,却不等于2;是后者,也不等于0。而能认出那只“披...

张文木:经验介入学问是学问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也是学者成熟的标志

2024年04月04日37
    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区别于黑格尔思想的分水岭。 1845年,年青的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完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篇被恩格斯称作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中,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张文木:治学心语(10条)

2024年04月03日34
    1.灿烂的是群星,传世的是文字。   2.观察一个人的立场,不仅要看他冲锋的方向,更要看他冲锋后回家的方向。   3. 知识不是增长的,而是扬弃的;不是教育后的积累,而是怀疑后的肯定。知识的本质是批...

致敬他们共同的恩师侯外庐先生

2024年03月17日34
    近日,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举办,备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大奖“终身成就奖”,由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摘取,而第一届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的获奖人之一就是李学勤先生。二位先生堪为当今史学大家,次序获此殊荣,不由让人想起他们共同的恩师侯外庐先生...

侯外庐西大治校

2024年03月17日31
    侯外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学家。他的教育观念及教育实践和西北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1950年3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签发命令,任命侯外庐为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的一生(1903―1987年)是革命与学术相结合的一生,他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