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内容

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

2004年06月25日
 

  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非单一的因素。

  从问题中获得创新

  “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不是单一的因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你有三种选择: 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 也可以不打开信封; 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
  不打开信封,当然不会给你的现状造成直接的利益伤害,然而问题当中蕴含的成长或发展的机会,因为你的不打开,将与你失之交臂,从而不能突破你个人的现状。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如此。就好比这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你将发现新的问题与机会,实现对现状的突破,所以企业要敢于直面问题,从问题中发现创新的生意。

  倾听新的声音
  在我看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领先,必须寻找创新点,管理层必须给予三种人以不同寻常的发言权。第一种是年轻的,或更准确地说是任何有年轻人的眼力的人。第二是离公司总部最远的分公司中的人。这些人在公司边缘,他们不得不更要有创造性。第三是新来的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其他产业的人。
  成功的创新活动一定包括一些所有人都会认为很差劲的想法,产生这些想法的人,似乎显得有点不可思议。可能你也不喜欢他们,但他们往往会有一些新的点子,这个点子可能正点中你创新的火花。所以,你要鼓励你的员工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上司,要问而且要会问问题,要说而且要直说。

  别忽略不起眼的细节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这需要经理人对一切都得要抱一个怀疑的态度,对企业活动中的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每一个细节,绝不能掉以轻心。不然,那你就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没有了机会。我在公司里,告诫我的员工不要轻易说“不”,“如果你一旦说不,那就等于关上了一扇门,你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了。”
  但是,创新不能是一句空话。任何创新都应源自需求,不能无病装病,故作呻吟状,为创新而创新。这是创新最起码的一个原则,企业创新也是一样。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创新,清晰、正确的认识环境的变化是前提,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所在,明确切入点,也就是搞清楚你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第二,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不是单一的因素。虽然单一因素的创新很重要,每一个因素的成功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石与保障,但非系统的单一因素创新,只能是创新活动,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创新。因为它不能够帮助你建立一个全新的程式化。

  加大无形拉力

  创新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苦的矛盾需要克服,有时在做法上、时机上、细节上很难把握。
  不过,创新始终是我的最爱。目前我在我企业运用下面四条腿走路,这保证了我的员工在上、下、左、右的全方位支撑中,瞄准企业的目标发展轨迹不断创新和前进。
  明确的远景规划,这给员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导和增强了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信心。
  支持平台,这给员工提供了工作中所需直接生产元素和辅助元素,帮助其有效地开展工作。
  目标管理体系,其中涵盖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等,这是有形工作的推动力。
  人本管理体系,包含基于“人本管理”精神的制度和“文化管理”,这是提高职业道德、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并加大工作效果的无形拉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 的相关文章

21世纪,中国科技如何避免尴尬局面

    一、 历史因素  翻开任何一本科学教科书或专著(中医除外),总是看到一长串的外国人名,而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中国却很少有人露面。先不说那些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顶级人物如阿基米德、牛顿或爱因斯坦等,就连一般技术专业领域提出原创性思想的也往往是“汤姆生”、“约翰”或什么...

科教兴国的文化传统障碍

      内容提要  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它的实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动力和重要的保证。本文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古代方术热、经济、政治等方面论述科教兴国的阻力和障碍,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科教兴...

中国科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现状及基层科技体制现状简介

    前两天有一个网友[倒车,请注意]在这里贴了一个中国和印度比较的文章,里面根据一本小说内容这样描述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图”:   “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乘则必打波音的(喻坐飞机如打的),住则必星级宾馆海景房,吃则海鲜大餐,喝则人头马XO,玩则高尔夫球...

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是当务之急!

    最近几年,世界生命科学取得了让人瞠目的进展,这本应是让全人类都欣喜的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等科技进步的未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进步将要触及人类一个最敏感的话题――长生,而如果再把“长生”问题与世界经济、政治联系起来用大系统的方法看,也许我们都要...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开辟新天地

    中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与美国决一雌雄就必须在科技发展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子,不能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趣,美国有了什么芯我们在去搞一个我们的芯,似乎就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我们应当将科技发展的眼光拓展到美国还没有涉足的领域,比如说太空资源的探索和应有开发,再比如无电缆光电...

再论科学技术是如何进步的?

  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有三个来源,一是一大学为主的教育机构(包括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研究机构),二是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三是民间中的个人。其中,民间中个人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复杂,研究成本也越来越高,是个人很难胜任和负担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