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49页

佛学的宏大胸怀

2017年01月19日68
    这几天经常外出,乘车的时候,就思索为铸钱洞清云禅寺大殿撰写对联的事,终于拟出两条,今天发给黄赞发,请他替我斧正。 一条是:佛性圆融桑浦月,         梵音谐伴海潮声。...

管理型思维与技术型思维

2017年01月18日32
  平时我们常说,有的人适合搞管理,有的人适合搞技术。这主要基于对其综合素质的判断。相对职业发展定位而言,人的素质特征中最为关键和根本的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可以理解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包括思维形式、思维方法 、思维程序。其中,思维形式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非逻...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的人生境界

2017年01月18日61
    明季抗倭名将俞大猷一生运途多舛,虽有惊天勋业,却总是为流言蜚语所伤,多次横祸飞来,身陷囹圄。然而无论得失,他总是淡然处之,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只是笑道:“吾自处中庸第十四章矣。”这种从容与镇定,令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涵养功夫。明季中晚期的名将,多数不得善终,而俞大猷尽管屡遭不测...

一代学术大师:吴宓教授

2017年01月17日35
    真正传之久远的学术大师,其声名之大,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本人的学术造诣非凡,为学界所瞩目和公认;二是教书育人,真传弟子在其教帜之下卓有成就,闻名于世。集二者于一身者,可谓真大师也。曾在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当过外语系系主任的吴宓先生就是这样的...

陈寅恪的人格魅力

2017年01月16日40
      清华大学王观堂纪念碑铭: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

家教有方的曾国藩

2017年01月16日5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对于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这里姑且不论,但他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和做法,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

吴景超眼中的“李约瑟难题”

2017年01月13日27
    吴景超在《独立评论》时期,有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他提出了类似于后来常说的“李约瑟难题”,并给予了回答。   1935年8月吴景超在《独立评论》162期发表《论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吴景超引述倭克朋在《社会变迁》...

为什么中国的学术争论不起来?

2017年01月13日27
      西方有一幅关于古希腊学术园的著名油画,画中人物主要是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二人的从学术院里并排着走出来,一边走,一边争论着,画中柏拉图竖起一个指头,而亚里斯多德却非常自信地审视着,学院里其他弟子则散落两旁,认真地倾听着。我猜想,亚里斯多德那句名言:...

最有思想的大学校长退休,他的文章你读过几篇?

2017年01月13日41
    2014年10月23日,这位最有思想的大学校长退休了,他曾经给大家留下了哪些思想火花呢?在众多讲话、文章中笔者节选出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2014年10月23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卸任,将接力棒交给从中山大学调来的许宁生。 自2009年1月14...

科研忌与记――科研经验交流

2017年01月11日29
    科研之忌: (1)一忌急于求成。 (2)二忌没有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要具有的根本特质之一。科研路上也是一样,往往充满了坎坷。但是,不能因为遇到了挫折就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独特的,要相信自己的是优秀的。“成功就是比跌倒多站起来一次”,记住:如果你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