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更多内容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从0到1”基础研究 : 从顿悟论谈起

2023年11月12日34
    为什么我们现在亟需从0到1的研究? 因为我们已经有太多从1到1.01,从1.01到1.011的研究;因为我们已经很擅长跟踪型、改进型和集成型研究并发表了大量SCI论文;因为我们的SCI论文一直在快速增长,而核心科技竞争力远远跟不上综合国力和SCI论文的...

“从0到1”基础研究: 从辩证唯物主义三大规律说起

2023年11月12日32
    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发文《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举措以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以鼓励我国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抢占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新的一年,希望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走在良性发展的大道上

2023年11月11日32
    我国现在有几百万的在读研究生,几十万的在导导师。虽然大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关系融洽,但是有关师生矛盾的报道也时有耳闻。有矛盾不怕,也不用掩饰。如何看待矛盾,如何管控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实现师生双赢才是正确的良性发展方向。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做导师?如何做研究生?...

与其延长硕士学制,不如改革培养进度

2023年11月11日32
    近期,很多高校纷纷修改研究生学制,尤其是延长攻读时间。一般来说,把硕士生学制从2年或者2年半,修改为3年。将博士生学制从3年修改为4年。其中,博士生学制增长,意见不大;硕士生学制增长,意见不小。学制增长,对学校和导师都是好消息,可以有利于出更多的成果、更...

给研究生新生的五点建议――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

2023年11月11日35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110多万研究生新生怀抱科技强国的梦想在金秋九月陆续来到了美丽的大学校园,即将开启他们的科研之旅。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研究生新生是科研的生力军。作为新生,你们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的...

张益唐二鸣惊人的四心秘籍

2023年11月11日40
    2013年4月17日,时年58岁的著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数学年刊》发表《素数间的有界间隔》,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素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从而一鸣惊人、名扬天下。张益唐以讲师的职称,没有科研项目的资助,...

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法和牛顿比较?

2023年11月11日32
    牛顿的时代17世纪,我们的时代21世纪,相差约400年。在牛顿的时代,科学刚刚开始,到处是未开垦的科学处女地。换句话说,一级学科才刚刚开始。随便研究一个题目,都有可能开创一个学科,比如力学,光学,天文学等。 我们的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分工高度细化...

鲁迅先生名言给申请国家基金的青年科研人员指点迷津

2023年11月11日31
    青年科研人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多难?2022年,国自然基金委共受理292829项,合计资助48317项,平均资助率为16.5%,约六分之一。其中,青年基金获批数量为最多,达到了22262项,资助率为17.29%,比平均资助率略高。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经初审,2023...

最高龄诺奖获得者和他的洒脱导师给我们的启示

2023年11月11日30
    97岁高龄的Goodenough因为锂电池研究的突出贡献,不负众望的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广泛评论。一查资料,Goodenough在美国出生,在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在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一定是师...

学习发扬祖冲之精神,从数学大国向强国进军

2023年11月11日29
    2020年3月14日是第一个国际数学日,也纪念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数学常数:圆周率近似等于3.14。作为在初中时代获得祖冲之数学竞赛一等奖的我,心情非常激动。虽然没有成为数学家,我因为参加祖冲之数学竞赛,对祖冲之和数学有种特别的感情,必须要写篇文章纪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