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D谈建筑设计哲学
2020年05月21日30
1989年10月19日,我们到张�D总建筑师家中请教。虽然已是78岁高龄,但他仍然在建筑设计一线工作,家中的会客室里还摆着绘图板。他兴致勃勃地接待了我们,讲述了作为建筑师座右铭与设计哲学的一席话。 张老在这次谈话中反复强调周恩来总理对其建筑设计的两次指示。一次指示是针对北...
见证一个建筑师的梦想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东
2020年05月15日30
梦想开始的地方 1963年,王小东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他的毕业志愿填写的是“新疆”。王小东之所以选择新疆,缘于一颗浪漫的心。他被新疆奇异的戈壁、雪山、森林、牧场吸引,放弃了留在东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 刚到...
殷鸿福:问道争朝夕治学忌功利
2020年05月14日28
论文搞短平快,创新性成果少,缺乏团队精神,迷信所谓学术权威,崇信洋教授洋成果等。 这些现象会让学术生态“滋生病菌”。 “舍得了功名,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冷板凳”,这是中国地质大学殷鸿福院士给当代学术开出的“药方”。今年夏天,84岁高龄的他不顾35摄氏度的高温,奔波于全国各地讲...
林俊德:他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
2020年05月14日31
国庆前夕,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这一刻人们再度记起了这个名字。此时,距离林俊德去世已经整整6年。 某试验训练基地原研究员林俊德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就像扎根大漠的胡杨,他在戈壁滩一扎就是52年,参加了...
武向平院士: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
2020年05月14日30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坚持自主研究和国际合作相结合,以实现望远镜单口径和干涉阵列的协同发展。”武向平表示,“不过,中国参加SKA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宏伟科学目标和取得丰硕的科学回报,那也是我们参加SKA的最终目的。” 浩瀚苍穹,带给人类永恒的好奇;仰望星...
林鸣:港珠澳大桥 融入生命的事业
2020年05月12日28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极高,堪称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整个工程中建设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部分就是要在海底用33节沉管建设一条6.7公里长的隧道,此前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也只有3公里,长度不到它的一半。一次建设这么长的隧道,只要出现一次失误,...
林鸣:喜欢出发,十年一桥
2020年05月12日28
在今年3月上映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以及最新一期央视节目《朗读者》中,都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他过去十多年光阴,与一座桥的诞生凝结在一起。他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 港珠澳大桥的全线通车,毫无疑问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时...
鹿心社为院士郑皆连让座彰显尊重人才的情怀和导向
2020年05月12日27
身教重于言传。让座,让出的是态度,是情怀。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广西人民会堂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让座的事情被社会各界关注,并传为佳谈。 据广...
林鸣:意志创造奇迹
2020年05月12日39
2018年10月底,晨雾之中,一个身影自港珠澳桥头缓缓跑来,满头银发却步履坚定,他就是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在这个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工程即将通车之际,61岁的林鸣要以跑完大桥全程的方式,纪念这对于中国、对自己意义非凡的伟大时刻。 事实上,林...
邓文中: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桥梁设计宗旨
2020年05月07日27
关于桥梁的价值(经济性、功能、象征意义) 尽管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可以修建超大跨径的桥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任意追求建造跨径更大的桥梁而不计是否必要。跨径越大,造价也越高。经济性作为判定一个桥梁设计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决定了我们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