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体系看中国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2009年10月12日30
刚刚公布了2009年度新的诺贝尔奖的得主,又有华人得奖,华人高锟先生以他在光纤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了这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的幸事,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除了高行健以外,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不仅没有在中国大陆所做出的工作,更没有在大陆接受基础教育的人,而高行健也是在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世界...
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学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09年10月11日28
( 2009 年9月4日 )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我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和老师们座谈,听取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来了。在教师节前夕,我用整整一个上午听5堂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想深入地了解...
创造的自由比获诺奖更重要
2009年10月11日28
当一个孩子在家里就被告知要“听话”,唯唯诺诺,进了学校很难有创造力;一个在学校里稍为培养了一点创造精神的人,出到社会要乖乖听任种种权力的无端训导,也会抹杀创造力。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渐次公布结果,我估计中国...
精神不死仍有传承
2009年10月10日36
从媒体报道看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一脸童真的微笑,我和我的同事心都快碎了。 我们知道,姗姗迟来的诺贝尔奖虽然给高锟以及他的家人和海内外华人带来了喜悦,但患上了中期老年痴呆症的他,现在最清晰的记忆,只有他的患难夫妻,他已全然忘记了光纤,以及它在发现光纤过程中的千辛万苦了。...
教授治校还要等多久?
2009年10月08日27
今年教师节,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从深圳代市长王荣手里接过聘书,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聘期五年。值此,历时长达一年的全球校长遴选尘埃落定,朱清时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由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朱清时校长当选后当即表态,办大学首先要去官化、去行政化,实行教授治校的方针,引发公...
一流的科研不需要一流的英语
2009年10月08日30
日前,曾获得世界分子光谱学权威杂志《光谱化学》颁发的权威大奖“汤姆逊纪念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应邀做客南开大学九十年校庆名家讲坛作精彩演讲。 追求“影响因子”方向偏离了 朱清时对当今国内学界的导向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今的考核指标过分定量化,一年要...
缺乏好奇心想象力难成创新人才
2009年10月08日28
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恰好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略的东西,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 当前,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高校的教育思想却存在一个顽固的误区,大家都以为只要知识多,创...
学术研究,让我们期待真正的“大师”
2009年10月08日27
造就真正的“学术大师”,让“学术大盗”渐行渐远,必须从大环境着手,努力营造尊重科学的氛围,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树立起严谨治学的品质,更在制度设计上鼓励潜心治学,严惩学术腐败,给学术研究一片独立安静的天空。 在近日于重庆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严陆...
中国人为何总是看着“诺奖”着急?
2009年10月08日26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逐一揭晓。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诺贝尔奖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揭晓仪式将于本月5日起陆续举行。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一听“诺贝尔奖”四个字,心里...
科学之美是大美,艺术是小美
2009年10月08日25
著名画家范曾在南开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串讲”科学。 “在我眼中,科学之美是大美,他们能展现宇宙、自然或生命中那些令人惊叹的东西,但这些往往不能为人所知。比如分子的撞击,在那一瞬间是多么奇妙、美丽的场景,可一般人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