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为祖国做点有益的事情

2024年08月08日44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2024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他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

首位华人诺奖得主李政道逝世,倾心为祖国育人才,改写中国物理史

2024年08月08日42
    他是爱因斯坦得力助手,战火中成才的“神童博士”,拒绝外国高薪回国,改写了中国物理史。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是,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 此刻,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8月4日,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了,本来我想做一个歌颂他功绩的视频来...

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辩,仍具现实意义

2024年08月08日3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探索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决策层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于是,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和路线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复杂系统,不仅门类众多,新的科学技术分支不断产生,而且科学技术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

科学巨擘李政道的一生:心通天宇,情系华夏

2024年08月08日39
    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李政道先生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但他的光芒依旧照亮着科学的道路。这位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仅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界,更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探索未知。 他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他说:“整个中华民族就...

“大海”如何“捞针”?

2024年07月21日39
    成语“大海捞针”所蕴含的复杂与艰难不言自明,但这种办法也曾被不少科学家所使用。爱迪生“99%的汗水+1%的聪明”的名言说明了他的勤奋,却也是他爱用大海捞针方法的真实写照:试验电灯用过1600多种金属材料和6000多种非金属材料,而采集的材料更多达14000多种。对他试...

学风问题:战略研究的回忆与希望

2024年07月07日47
    来北京不久,见一研究现代国际问题的科室搬家,注意到丢得较多的是历史书和马列的书――这些书我后来尽量捡回。问其故,答曰“太旧,工作用不上”。在他们眼中大概只有5年之内的事才是值得注意的事,5年之前的事就不“现代”了。工作中曾听研究国际问题的领导对下面研究...

张文木:关于国际法,与康德相比,黑格尔的理解更符合历史现实

2024年07月07日38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是这样评价国际法的: 国际法与实定条约的特殊内容有别,它是国家间应该绝对有效的普遍的法;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条约作为国家彼此间义务的根据,应予遵守。但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主权为原则,所以在相互关系中它们是处于自然状态中的...

哲学是有“故乡”的

2024年07月03日36
    人聪明或愚笨到了极致,其思想都会上升为哲学。哲学是有故乡的, 黑格尔是个大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并不像我们理解得那样大,他在西方更多的只是摆设品,没有坐上哲学头把交椅。西方用得多的还是形而上学。 西方是形而上学的故乡。西方人更是天生的形而上学大师...

张文木:书是有生命的

2024年06月30日43
    书是有生命的。小时候,经历了一些运动,看到一些被烧毁了的书没几年又印了出来且广为传播;也看到有许多书刚出版没几天就被收废品的上门成捆拉走。年轻时读书常想,为什么《老子》《论语》《孙子》《史记》《资治通鉴》《资本论》等年代更为久远的著作不能被毁灭?且不说...

张文木:毛泽东这些读书作文心得,当认真体会

2024年06月30日37
    引语: 学古文写作当从韩愈起步;学今文写作当以“老三篇”为范本;学经济当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底色。   文章的任务不是为了解释问题,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学和卖弄聪明――这是小聪明,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可有千万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