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发展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重建精神生态――一个人文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笔记

2004年01月15日35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   地球生命的历史是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生态危机表明人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遭受破坏。造成破坏的原因,据西方学者分析,乃是由于工业腾飞和技术变革,新技术在经济上有功,在生态上罪孽深重。这是康芒纳的经典观点。我觉得...

荒漠化将有埋葬人类文明的危险

2004年01月15日27
  如果用历史的观点来评价“人类走过大地,足迹留下沙漠”和“耕作自发地进行,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这两句警言,一点也不过分。从历史长河看,事实就是如此。正因为这样,大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使地球像患“溃疡症”那样长期难以治愈,几乎快要到病入高肓的程度。人类如果仍不改变一味凉夺地球的生存发展模式,...

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严峻挑战

2004年01月15日27
仅仅在最近的几十年之内,人们才认识到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挑战有多么严峻。我们的列祖列宗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多么沉重。中华民族生息的这一片土地,由于印度板块的楔入导致青藏高原隆起,这对于中华民族基本生存条件的影响有多么强烈。母亲河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馈赠有多么丰厚,同时对中华民族的考验有多么严峻。 ...

有感于中国富人被查税

2004年01月15日31
      朱�F基一句“富人为什么可以不交税”,弄得中国的有钱人惶惶不安。中国富人们的纳税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件好事。偷漏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早就该查了,如果做得好,既可长国库的钱袋,又能长政府的威信,既可缓和贫富差距引起的不满,又能让平头百姓增加信心...

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2004年01月15日2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公共环境也越来越改善,但是人们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当人民币散落一地的时候,往往发生哄抢现象;当老人和孩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没有人为他们让座,而这些座位的名字是老弱病残专座;当歹徒行凶的时候,没有人上去制止。在学校里,老...

我们所需要的是平等的发展机会

2004年01月15日34
      理想的态度就是面对现实,但不一定要听天由命。如何做?改变命运的轨迹就需要博弈的策略。设想自然界中,老虎吃羊的事情吧!一只羊吃草,老实巴交,挺善良。没招谁,也没惹谁。可老虎饿了就要吃它。其实就是要它去死。残忍啊!这对于羊来讲就是命中注定要死在老虎的...

道德社会何以可能?

2004年01月15日25
    新买《读书》1995年第8期,闲时翻阅,读到王蒙先生讲述的第二手经验故事:  我听一些部队的同志这样说过:一打仗思想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表现会相当好,相当英勇!炸弹来了,可以扑到别人身上牺牲自己保护同志。但仗一打完,一休整,矛盾又出来了为什么给他提...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2004年01月15日31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反对的声音

2004年01月15日33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会怎样?那就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分,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你可以说这种声音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我们缺乏判断的参照系。    一个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很微弱,但它可以衬托出某一种声音的强大;不...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2004年01月15日32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