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自在之物之辨

2017年09月06日27
  康德提出“自在之物”,遭到了许多哲学家的质疑,并力图把“自在之物”作为一种多余和累赘予以清除和扬弃。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不是一种多余和累赘呢?我觉得事情并非如此。 康德提出“自在之物”在于: 康德认为,认识是心灵方式的制作,认识的样式是由心灵方式架构的。比如说,凡物都...

主体的多维架构

2017年09月06日24
    人类的主体除了具有触觉感知和概念认知的意识版本外,还包括主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主体的本能机制、身体状况、知识水平、观照坐标、认知工具等等。它们共同地组成为了一个多维的主体架构。对主体性状需要方方面面的勘察和洞见。   1、意识版本。...

归纳和推理

2017年09月05日28
    我国学者金岳霖写的《形式逻辑》是专门讲推理的,他没有把归纳放进去,之所以这样在于,金岳霖先生认为归纳和推理是终究要分家的。   归纳和推理是有本质区别的,推理是归纳后的抽象演绎,归纳则是经验恒常的概念抽象。归纳和推理的关系是:归纳是...

符号的勘察

2017年09月05日24
    人类和人类文化起源于符号指称。深入地勘察符号的本质所在,符号的起源,符号的制作使用,符号的多元方式,符号的功能,是哲学的极为重要的勘察。   符号的本质是指称,即赋予对象名称和性状的指称规定。人类大脑通过符号为标识的指称,赋予外部对...

共相的原理

2017年09月05日24
    “共相”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认为事物既具有它们的具体方式,又具有它们的共相方式。并认为共相是统摄具体的,共相有特殊“共相”和普遍“共相”,它们在各自范围内统摄具体事物。   然而很奇怪的是,在自然世界中有可以...

哲学和哲学史

2017年09月05日22
    什么是哲学?有各种说法,如哲学是关于宇宙整体的理论学说,具备最大普遍性,是极限真理;哲学研究最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从所有领域整体抽象出来的,在任何领域都成立;哲学是对普遍而又基本的问题的研究,确立人们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和原则;哲学是热爱智慧,是智慧的学说...

物质的定义

2017年09月05日24
    关于物质,列宁有一个定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对不对呢?我以为列宁的物质定义是有问题的。 &...

物质和意识

2017年09月05日25
    1,“物质”和“意识”,是人类认知的概念抽象,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一个普遍必然的方式是,当我们谈论“物质”和“意识”时,尽管内心意指的是一种外在的本体对象,但我们谈论的本身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我们的谈论所生成的是一种概念方式的“物质”和“意识”,而不...

终极观的原理

2017年09月05日25
    人类的观念中有许多天经地义的东西。所谓天经地义,一是不经自明的,二是终极所在的。   然而,人类头脑中的一切终极所在,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概念意识方式的架构,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生成。所有的终极所在都是没有它们的自然本体方式的。例...

实践的含义

2017年09月04日24
    对于“实践”,思想界对它十分强调,认为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是实践呢?在百度上查询:“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实践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