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王希季

2021年03月12日29
    王希季是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院士,他是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王希季大半辈子都在忙着向苍茫太空镶嵌“中国星”。   “跳进”西南联大的少年...

王希季:最早提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专家

2021年03月12日30
    王希季,1921年出生,中共党员。空间技术专家,长征1号运载火箭与我国首个回收式卫星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曾负责研制成功了中国的15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和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方案...

“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

2021年03月12日30
    今天我们邀请军史专家董保存继续为您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 王希季,中国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两弹一星”元勋 白族科学家王希季喜迎百岁华诞

2021年03月12日29
  王希季祖籍云南省大理市上末村,白族,中共党员。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于昆明,按照白族人的传统,今天是这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功勋科学家的百岁诞辰。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在京白族及大理乡亲联谊会联名向王希季院...

初见钱学森先生

2021年03月10日31
    人到老年,总会回忆起年青时代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和事。最近,我时常想起,随庄逢甘院士向钱学森先生汇报工作时,第一次见到钱先生的情景。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细节虽然已经模糊,但那情那景,依然清晰。 那是1961年的秋天,我负责的课题组接受研究一种使用两个冲�...

钱学森: 载人航天要认真总结国外的经验教训

2021年03月10日28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并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刻,重温钱学森对未来载人航天技术的展望,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见证钱老的求真和谦虚

2021年03月09日27
  钱老待我似朋友般的平等 在气动中心的建设中,对中心的发展,大到体制,小到引进一个具体的人才,钱学森都关怀备至。1978年5月,钱学森又在中心住了一段时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干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气动中心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开展科研系统工程和加强总体工作,提...

学习朱光亚先生大智若愚的科学精神

2021年03月09日29
    我国又一夥科学巨星陨落了!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3月2日上午,我也赶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朱光亚先生送行。 春节前,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久未见面的朱光亚先生的儿子朱明远先生。他告诉我,医院对朱光亚先生的医护很好。谁知道一个多...

我心中永远的楷模――郭永怀先生

2021年03月09日30
    郭永怀院士,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郭先生在抗战的烽火中出国留学,决心选择对航空起决定作用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将来服务于中国的国防事业。他以一个跨音速流动的高难课题取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转到美国康奈...

钱伟长对郭永怀心存感激

2021年03月09日25
    在我国力学界流传着一个同窗友谊经历时间考验的动人故事,那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对郭永怀之间的深情厚谊。 早在1939年,钱伟长和郭永怀、林家翘就在昆明西南联大相遇。当时研究生和助教有十余人,同住在西南联大借用的昆华中学后院的教师宿舍,一起包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