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齐康院士:艺术能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2020年05月02日31
      人物素描:院士齐康,年过八旬,满头银丝,童心未泯       老人爱美,打开电脑,满眼皆是刘晓庆的剧照;老人至今爱吃巧克力,这也成为来访者最好的礼物。熟识者每每为他撕开包装。他每个口袋放几颗,只怕老太太发现一次性收缴。...

穿过卢浮宫的“时空”――走近建筑大师贝聿铭

2020年05月01日27
    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造营建商齐肯多夫工作,之后于1955年创立了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广及世界各国。著名岁赴美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修习建筑。毕业后先是跟随美国知名的都...

与大师对话――杨澜VS贝聿铭

2020年05月01日30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被人称为“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他已经八十高龄,又担当设计中国银行在北京的总部大厦。他在事业中存有什么遗 憾,对中国城市建设又有哪些忠告,请看我们的独家专访。 我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有观众来信问我,你最想采访的人物有哪些,那我要告诉你:不管这个...

何镜堂: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

2020年04月29日27
  何镜堂 事迹简介: 何镜堂,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8年4月生,广东东莞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建筑学家和教育家。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第一线,虽八十高龄仍奋斗不止,提出“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先后主持设计上海...

“中国馆之父”何镜堂:为激荡向前的中国而设计

2020年04月29日27
  �D�D岭南初夏,广州城。华南理工大学东区住宅群里的一处轩敞小院,一位老者笑着挥手。谦和、儒雅,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也许你还不太熟悉他,但如果告诉你,那个极具中华神韵的世博会“中国馆”就出自他的手笔,你会惊呼:原来就是他呀! 这是一位81岁...

何镜堂:用建筑向时代交稿,永远不服输

2020年04月28日28
  “我的作品有幸见证了国家前进道路上的重大事件。我在科研和教学道路上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是祖国和时代对奋斗者的馈赠。”近日,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获评“全国最美奋斗者”。 何镜堂获授“最美奋斗者”称号。 侵华日军南京...

基础打好,水到渠成――从介电体超晶格研究看原始创新

2020年04月27日26
  一束激光从一种被称之为介电体超晶格的晶体中穿过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激光,它也能产生神奇的纠缠光子,这种最初由中国科学家发明的微结构晶体现在已被广泛用于激光与量子信息技术。 南京大学闵乃本研究团队也因此站上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领奖台。 从开始组织研究团队到获奖,...

陈学庚:从中专生到院士 英雄不问出处

2020年04月27日27
  他是江苏人,却扎根边疆工作六十载;他只有中专学历,却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辈子只干了农业机械研究一件事,却推动了新疆棉花生产两次大提升。 他就是陈学庚,自称“土八路”,习近平总书记却对他说“英雄不问出处,一切人才都要在战场上见分晓”。   推动新疆...

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2020年04月24日29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对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1970年4月...

钱煦教授专访

2020年04月24日27
  本期访问到的是钱煦院士,钱院士的求学经历可谓是个传奇,而其风范与做研究的严谨度更是值得我们后生晚辈学习参考的。再次感谢钱老师拨冗与我们进行越洋电话的专访!     钱煦教授 Shu Chien,M.D.,Ph.D. 现职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