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 白族科学家王希季喜迎百岁华诞
2021年03月12日29
王希季祖籍云南省大理市上末村,白族,中共党员。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于昆明,按照白族人的传统,今天是这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功勋科学家的百岁诞辰。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在京白族及大理乡亲联谊会联名向王希季院...
初见钱学森先生
2021年03月10日31
人到老年,总会回忆起年青时代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和事。最近,我时常想起,随庄逢甘院士向钱学森先生汇报工作时,第一次见到钱先生的情景。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细节虽然已经模糊,但那情那景,依然清晰。 那是1961年的秋天,我负责的课题组接受研究一种使用两个冲�...
钱学森: 载人航天要认真总结国外的经验教训
2021年03月10日28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并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刻,重温钱学森对未来载人航天技术的展望,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见证钱老的求真和谦虚
2021年03月09日27
钱老待我似朋友般的平等 在气动中心的建设中,对中心的发展,大到体制,小到引进一个具体的人才,钱学森都关怀备至。1978年5月,钱学森又在中心住了一段时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干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气动中心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开展科研系统工程和加强总体工作,提...
学习朱光亚先生大智若愚的科学精神
2021年03月09日29
我国又一夥科学巨星陨落了!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3月2日上午,我也赶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朱光亚先生送行。 春节前,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久未见面的朱光亚先生的儿子朱明远先生。他告诉我,医院对朱光亚先生的医护很好。谁知道一个多...
我心中永远的楷模――郭永怀先生
2021年03月09日30
郭永怀院士,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郭先生在抗战的烽火中出国留学,决心选择对航空起决定作用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将来服务于中国的国防事业。他以一个跨音速流动的高难课题取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转到美国康奈...
钱伟长对郭永怀心存感激
2021年03月09日25
在我国力学界流传着一个同窗友谊经历时间考验的动人故事,那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对郭永怀之间的深情厚谊。 早在1939年,钱伟长和郭永怀、林家翘就在昆明西南联大相遇。当时研究生和助教有十余人,同住在西南联大借用的昆华中学后院的教师宿舍,一起包饭,也...
纪念航天总总师任新民
2021年03月09日24
今年2月12日是任新民先生逝世一周年,对这位我敬爱的中国航天“总总师”,心中充满无限怀念,总想写篇文章作为纪念。 我一辈子就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任新民先生于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
怀念北斗卫星创始人陈芳允院士
2021年03月09日28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四十年京兆一技人,求新服务不爱名,一称专家已过誉,惭愧国人赶超心!”这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北斗”卫星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写的两首诗。这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陈芳允...
航天四老之梁守��
2021年03月06日23
梁守��,出生于1916年,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总体技术、航空与航天发动机技术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早年从事航空发动机、航空工程教学工作,他是中国首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总设计师,在仿制导弹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