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还需克服哪些难啃的“硬骨头”
2019年06月09日23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昂首奋进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踏上了新征程,人民也有了新期待。蓝图已经绘就,但前行路上不免遇到挑战。往何处发力,该如何应对,考验着行路人的智慧、勇气与担当。本版推出“实现新目标,敢...
郑哲敏:自学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2019年06月09日21
93岁的郑哲敏双手扭动着立在身前的拐棍儿,像孩子般笑着告诉记者:“当时初中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我说想当飞行员。” 郑哲敏是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为中国导弹上天...
郑哲敏: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
2019年06月09日22
技术科学是一类科学,也是一种观点、一种文化。了解这些观点,在政策制定和科研管理方面,既有利于全面规划,也有利于营造发展技术科学的环境,包括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研究机构的学科定向和运行方式。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科学的认识,认真研究并大力发展技术科学。...
彭先觉院士:混合核反应堆是规模能源明日之星
2019年06月06日21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百年之后将面临枯竭,人类迫切地需要新的替代能源。Z-FFR能为解决能源、环境、气候问题提供优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有望成为未来规模能源的主力。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其释放的方式包括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3种。其中,...
武向平: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
2019年06月06日26
浩瀚苍穹,带给人类永恒的好奇;仰望星空,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望远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里,来自国科大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济济一堂,以“遥望宇宙的巨眼“为主题的天文讲座在这里举行。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
倪光南:5G时代,开源芯片将成为新的潮流
2019年05月30日21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拥抱5G连接未来”思客会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作为智库支持,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了题为“突破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主旨演讲。 ...
探访中国两弹城:历史天空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
2019年05月29日24
夏日川北,群山环绕,苍松翠柏。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曾经很神秘。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被称为“精英门”的正大门上,“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柱上刻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
袁隆平:推广超级稻可保中国粮食安全
2019年05月21日21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和“他”有很大的区别,“我”只有一个,而“他”却有千千万万。这是一句很朴素而又很深刻的科学箴言。尽快攻克杂交稻这一世界难题,不仅要需要“我”的力量,更要想到“他”的力量。这种博大胸怀,使得他意识到大联合的无穷力量。他说:“要把‘野败...
"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 首席科学家告诉你为何要探月
2019年01月04日23
今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探月工程,那么为什么各国都要探月呢?不久前网易科技对探月工...
中科院高能所: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料2030年前建成
2018年11月26日22
国际高能物理学界高度关注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又有了新进展。两卷本的CEPC《概念设计报告》11月1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CEPC指导委员会主席王贻芳院士透露,CEPC预计于“十四五”计划时期开始建设,并于2030年前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