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内容

无意与偶然的发明

2004年07月04日
 

  在许多时候,无意间包含着机遇,偶然昭示着某种新事物的开端。因此,我们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无意,善待生活中的偶然;张开惯于捕捉的眼睛,打开勤于思考的大脑,不因“蛛丝”小而忽略不计,不因“马迹”浅而不加深究;这样就能从偶然之中找到必然,在无意之间挖出宝藏,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达盖尔与胶片

  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能使影像留在胶卷上,不少科学家苦思冥想,反复实验,但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每天关在实验室里,不停地实验研究,结果一无所获。然而有一天,他在拿起胶片观看时,忽然注意到上面留有一个小点。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后,终于确认这个小点是温度计打破之后留在上面的水银。达盖尔非常兴奋,他不断地重复试验,就这样达盖尔解决了如何把影像留在胶卷上这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难题。

  发现X光的伦琴

  1895年的一天黄昏,下班回家的物理学家伦琴因匆忙之中没有带齐东西,只好返回实验室。当他打开门的时候,突然一种奇异的绿光映入眼帘。伦琴立即检查电源,发现它是关着的。仔细观察这片亮光,发现是影射出来的。他在绿光前的胶纸上晃动了一下手表,竟意外地看到了印在胶纸上自己的手指骨节。

  这位物理学家深知这个意外的发现不同寻常,连忙仔细地记录下来。经过研究后,伦琴确认这是一种不为人所知的空透力的极强的光。他在把这项重大的发现公诸于世时,将其名为X光。其实,当时也有几位科学家在实验时偶然见到过这种光。只不过他们简单地认为这或许是别的光反射,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深入研究。

  格雷厄姆与涂改液

  贝特.格雷厄姆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离婚后到一家公司打字,以养活自己和儿子。她由于无法集中精神,因此常常打错字,难以胜任打字员的工作。格雷厄姆只好常用橡皮擦掉错字,而改过的文件或多或少会留下痕迹,她为此感到很伤脑筋。

  有一次外出度假,格雷厄姆发现工人们使用油漆将背景板上的污点掩盖掉。她看得出了神,猛地想到自己打字经常出错,能否用这种办法呢?于是她买了一罐白色油漆。回到家里,格雷厄姆把油漆稀释好,同时还准备了一把化妆用的小刷子,然后带到上班的地方。一旦哪一个单词打错了,她就在那儿涂上一点油漆,干了之后再在上面重新打字。这样打出来的文件很干净清爽,上司很满意。

  格雷厄姆把自己的发明命名为“涂改液”,并组建公司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十分畅销。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无意与偶然的发明” 的相关文章

科教兴国的文化传统障碍

      内容提要  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它的实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动力和重要的保证。本文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古代方术热、经济、政治等方面论述科教兴国的阻力和障碍,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科教兴...

中国科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现状及基层科技体制现状简介

    前两天有一个网友[倒车,请注意]在这里贴了一个中国和印度比较的文章,里面根据一本小说内容这样描述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图”:   “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乘则必打波音的(喻坐飞机如打的),住则必星级宾馆海景房,吃则海鲜大餐,喝则人头马XO,玩则高尔夫球...

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是当务之急!

    最近几年,世界生命科学取得了让人瞠目的进展,这本应是让全人类都欣喜的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等科技进步的未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进步将要触及人类一个最敏感的话题――长生,而如果再把“长生”问题与世界经济、政治联系起来用大系统的方法看,也许我们都要...

纪念原子弹爆炸成功,谈谈我对建国后科技发展的认识

    我不认为写小说的文人是人才,本文所述的人才全是指自然科学界的。   谁更重视科学,我觉得没有必要争论,因为自近代以来,不论谁在台上,也不论什么制度,都是尊重人才的,特别是自然科学界的人才,历来是各国必争的,如果说谁不重视,那肯定说不通,也谈不上‘更’,因为都是尽...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开辟新天地

    中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与美国决一雌雄就必须在科技发展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子,不能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趣,美国有了什么芯我们在去搞一个我们的芯,似乎就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我们应当将科技发展的眼光拓展到美国还没有涉足的领域,比如说太空资源的探索和应有开发,再比如无电缆光电...

也谈现在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陈景润

  本文不仅想探讨如今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陈景润,也要批一下部分媒体不懂科学、不懂大科学家产生的条件却肆意误导公众的行径。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普遍的浮躁之风,因此,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又有媒体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具备当初陈景润搞科研的环境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