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16页
精神与精英是精兵的强大内力
2017年10月19日28
一 兵贵精不贵多,其质量胜于重量和数量的原理,和一块石头的冲击力胜于一盘散沙一样简单易懂。世界军事史上留下赫赫战绩的军队,无一不是以“精”取胜,远如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军团、蒙古帝国军队,近如拿破仑法军和腓特烈普军,现时代的美军和...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会通中西 传承创新
2017年10月17日30
梅贻琦是我国当代资望最深、建树极丰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之一。通才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他的思想挖掘不够,对他思想的认识也不全面、不准确。拙文试图通过对其通才教育思想形成、内涵、特征、实践及影响的探析,对其作出...
书院的兴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7年10月17日31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史,有一个颇为独特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在历代之中,最有活力的教育都是书院类型的私学,而这些私学当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往往因受到政府的认可和资助而转化成官学,而一旦成为官学之后,便往往失之了她的活力,最后趋于衰落,被其它新兴的私学...
李浩:牢记使命再“出征”
2017年10月17日31
【简介】李浩,河南南阳人,1981年7月份入伍,1985年4月份入党,现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一级飞行员),空军大校军衔。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8年被授予空军飞行人员银质荣誉奖章,2014年因在无人机飞行训练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2017年10月17日34
核心提示:比起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梅贻琦的恩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梅是晚辈。但他恰恰是前辈们开拓的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深化者,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自1914年由美...
梅贻琦通才教育如是说
2017年10月17日32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
论行为
2017年10月11日36
行为受意识支配,不同的意识方式生成不同的意识行为。 在地球生命史的进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反应意识、知性意识、概念意识这三种不同的意识方式,相应生成了三种不同的意识行为。 反应意识和反应意识行为,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之中,是一种...
论归纳
2017年10月11日36
学者们较为普遍地认为,推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归纳推理,二是演绎推理。对此,本人一直未能苟同。我国学者金岳霖所写的《形式逻辑》是专门讲推理的,他没有把归纳放进去,认为归纳和推理是不同的。对此,我有所赞成。 归纳和推理的区别是:推理是一种逻辑演绎,归纳则...
论推理
2017年10月11日32
国内形式逻辑教科书认为有两种推理,一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二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这样的见解不求甚解,始终没有深入精细地勘察,个别是何以能够达到一般的?以大概为当然,不求精细,这大约是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传统弊病。 我们不能依据一个人的死,以概念方式的逻辑必然,推...
论判断
2017年10月11日36
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有两种不同的判断和联结,即经验判断和概念判断,以及两者的联结。 一、经验判断。 1、即时性。 经验判断是建立在身体方式知觉的根基上的。身体方式知觉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