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院士李国豪和宝钢

2020年03月14日28
  宝钢是上海的骄傲,也是全国的骄傲。二十几年来,宝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历经几次惊心动魄。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在上海宝山县的长江沿岸动工兴建。二十余位科技界、经济界专家学者组成了宝钢技术顾问委员会,同济大学校长、桥梁力学专家李国豪学部委员(...

超百名院士从这里走出,同济大学112岁了

2020年03月13日27
  有一所大学,因不忍国民缺医少药之苦而建,一建便与国家风雨同舟百余年。 她心痛国家桥梁重器无法自主建筑设计,倾注心力,终于为国家赢回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 她勇担大任,胸怀天下。 同心同德同舟楫 ,济人济事济天下。 这便是同济大学。   �医学...

三十年铸就“彩虹的脊梁” ――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桥梁专家范立础

2020年03月13日28
    “我校范立础院士领衔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校的历史性突破,也是今年上海唯一的一等奖。”“喜报”赫然置顶于同济大学校园网,师生们无不为之振奋。     这边,一袭暗格条纹西装的范立础走在校园的林阴路上,依然中气...

桥梁大师的至爱之心

2020年03月13日28
           至伟者至简至爱。这里说的至伟,应是指人格之伟岸,而非地位之尊崇。当然,李国豪曾任同济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主席,两院院士,他那是实至名归,他的学术成就和对社会、国家之贡献,风光月...

中国少数双院士之一李国豪:矢志桥梁心系教育 为家国化天堑为通途

2020年03月12日26
  “说起李国豪,人们就会联想起桥梁,就像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联想起数学一样。”外界如是评价。     李国豪生于梅州梅江区东郊莲塘村一个贫苦家庭。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研究出“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震动了桥梁工程界,使这位当时年...

大智者大爱――记李国豪院士

2020年03月11日24
  一个当年从广东梅县贫苦农家走来的青年,以其不懈的努力,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已是誉满天下的李国豪,在内心深处,仍保有一份普通人对世界的爱。那天,在李国豪的寓所里,老人指着窗外,对着我们,也对着他的夫人林凤棣女士,若有所思地说:“我搬进这个大楼有一段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逝世 他让我国桥梁抗震从零起步

2020年03月11日24
  几乎上海的每一座大跨度桥梁,从南浦、杨浦、徐浦到上海长江大桥、东海大桥,再到南北高架、莘庄立交等高架路,这些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都和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范立础。 从事桥梁研究60余年,从唐山大地震后就开始桥梁抗震的研究和攻关,...

朱英国――梦想再远,也要实现

2020年03月11日23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的疾苦,希望能够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尽一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学家朱英国曾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农业科学家。 1939年11月,朱英国出生在湖北罗田,1964年,25岁的朱英国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于农业大国最紧迫...

钱伟长:“万能”科学家,心系家国路

2020年03月11日23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曾深情地说。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他被称为“万能”科学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一直奉行为国而学的使命。...

茅以升:一生钟情于桥,致力于桥,绘就桥梁人生

2020年03月11日26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与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画意诗情。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这段话,出自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这位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一生钟情于桥,致力于桥,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