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播种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追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一年工作364.5天

2024年06月23日38
    “以创新湮灭顽疾之痛苦,以创新来消灭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攀顶,以作为最后的礼物。” ――这是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侯氏理论”创立者、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   志...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采用了哪些革命性技术?

2024年06月15日36
    2024年6月14日下午,未来将用于载人登月等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这是该系列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将为我国实现2030年前载人登月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力系统试车就相当于一次...

大师虽逝,风范永存――追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

2024年06月14日38
    2024年6月1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永志逝世。 闻此噩耗,心里好痛啊!国失栋梁,我辈失良师! 14年前采访王永志的情景,历历在目。   一 2010年2月24日,我作为...

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

2024年06月13日37
    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1926年他在广州东郊发现野生稻,随后论证了我国是栽培稻种的原产地之一;首先把水稻划分为籼粳两个亚种,并运用生态学观点,按籼―粳、晚―早、水―陆、粘―糯的层次对栽培品种进行分类;为生...

张钰哲:永不熄灭的“中国星”

2024年06月13日36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张钰哲曾留下诸多“第一”――成为第一个发现新的小行星并命名为“中华”的中国人;发起并组织中国第一次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的日食观测行动,并拍摄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发表中国第一篇论述人造卫星轨道的论文;第一次...

嫦娥六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采样返回

2024年06月12日38
    在今天(2023年9月29日)这个和月球有着不解之缘的节日里,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最新进展。目前,“嫦娥六号”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它将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开...

探月四期工程已全面启动 “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

2024年06月12日30
    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有哪些新动向?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透露,探月工程四期今年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还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嫦娥六号”计划...

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嫦娥6号要解决最”老“的问题

2024年06月12日31
    “月亮怎么来的?”“探月对地球有什么作用?”2023年6月15日,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以《月球开发利用的前景》为题的讲演中提到,深空探测是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而月球探测则是起点...

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2024年06月10日34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

尹飞虎:一生执着农业水肥

2024年06月10日36
    尹飞虎,1954年出生于湖南平江,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我国著名的水肥专家。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图片由作者提供) 一提到新疆,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等词语。然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却让那里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