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好奇心想象力难成创新人才
2009年10月08日26
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恰好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略的东西,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 当前,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高校的教育思想却存在一个顽固的误区,大家都以为只要知识多,创...
学术研究,让我们期待真正的“大师”
2009年10月08日26
造就真正的“学术大师”,让“学术大盗”渐行渐远,必须从大环境着手,努力营造尊重科学的氛围,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树立起严谨治学的品质,更在制度设计上鼓励潜心治学,严惩学术腐败,给学术研究一片独立安静的天空。 在近日于重庆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严陆...
中国人为何总是看着“诺奖”着急?
2009年10月08日24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逐一揭晓。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诺贝尔奖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揭晓仪式将于本月5日起陆续举行。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一听“诺贝尔奖”四个字,心里...
科学之美是大美,艺术是小美
2009年10月08日24
著名画家范曾在南开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串讲”科学。 “在我眼中,科学之美是大美,他们能展现宇宙、自然或生命中那些令人惊叹的东西,但这些往往不能为人所知。比如分子的撞击,在那一瞬间是多么奇妙、美丽的场景,可一般人都没...
我们仅仅缺少爱因斯坦吗?
2009年10月08日25
现在没有人会以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大名而为荣,就如同谁不知道贝多芬、不知道梵高、不知道托尔斯泰一样,会让人感觉那么地没文化和修养。虽然我们很多人为我们缺少爱因斯坦、贝多芬、梵高和托尔斯泰而遗憾,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还缺少一个和爱因斯坦一样伟大的一个人,我也不...
美国高校如何防学生抄袭
2009年10月07日27
研究生们被告知,要想避免被指责为抄袭,必须在凡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时把提出该观点的功劳(credit)记在原作者的名下,即用注释来说明这是某人的观点,在何时、何论著中提出。而且,如果你所引用的是被引用者的原话,还必须用引号标出,否则仍然会被看作是剽窃。甚至在使用例如“历史的终结”这样的短语时,...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诺奖
2009年10月07日29
与诺奖无缘,说明目前我们的科研成果与世界顶尖级水平还存在一段距离,我们应承认并正视这个尴尬的现实。诺奖颁奖对世界的期盼程度毫不逊色于一场展示国家有形实力的阅兵,因为一个国家的各项实力最终是靠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软实力来体现的。 国...
能做前所没有的事我感觉很满足
2009年10月06日28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刚刚被宣布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他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被问及“您发明光纤,发现光纤可以做传输介体的这个理论,您觉得这个是不是应该得诺贝尔奖,为甚么到现在没有得”时,高锟表示,“这事你要去问诺贝尔奖金的评判人”。 高锟说,我心里觉得一个人...
科学大争论――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2009年09月28日30
除了一些狂热的原教旨宗教信徒,今天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地球和其他行星在围绕着太阳运行。但是在古代,除了少数的另类,人们都相信所有的天体,包括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在围绕着地球运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正如一个人在婴儿时期会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围绕着他转,随着长大才慢慢地学会站在别人的...
方舟子就中国科普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
2009年09月28日28
1、您认为从广义上来讲,科普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到中国和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您认为在中国进行科普工作的目的又是什么?(之前您曾和连岳有过争论,他认为科学也要讲究“政治正确”,科普在中国就是要为弱势群体服务。您不赞同他的观点,您也在博客里阐明了具体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