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号让我们知耻而后勇
2004年05月19日34
新闻背景:美国的“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并传回了大量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但是美国宇航局迟迟不公开火星彩照,后来只是在其官方网站上,象征性的公布了一张极小且分辨率非常低的全景照相机拍摄的彩色照片。惹得我们的各大媒体都在纷纷猜测其中的原因,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个...
多让青年挑大梁
2004年05月19日30
在“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发射过程中,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说明我国近些年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也说明我们的用人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然而,一条最近发生在美国的新闻却仍然使我们感到震惊:在把“勇气”号探测器成功送上火星的历史性工...
谁来关心这些科学迷
2004年05月18日28
作为科技记者,我常常听到一些科学工作者或业余科学爱好者谈起“马太效应”,即社会给予出了名的科学家的荣誉越来越多,这些科学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而未成名的科学工作者或科学爱好者则受不到关心和重视,成了被社会遗忘的角色。他们这样说,大都有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备尝痴迷科学而又得不到帮助...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2004年05月18日28
喜欢折腾富豪排行榜的英国小伙子胡润,在今年五一到来之际推出了《2004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他的前东家《福布斯》同时也搞了一个“慈善榜”,慈善一时成为了“热词”。我觉得有必要从慈善者个人的视角,看一看“慈善”二字之伟大和重要。 富人与慈善,慈善与富人,两者往往构成相辅...
科技工作者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2004年05月14日32
在不久前一次有关科普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出版工作者说,社会上的“院士科普”现在很热,其实,许多院士科普书,读者并不认可,原因是写得“准确有余,生动不足”。由此引发了笔者想谈谈科技工作者也要提高人文素养的话题。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一直是分家的。在当今...
两院院士寄语青年:科研之路没有捷径
2004年05月14日28
一位女大学生要求向著名科学家“拜师”;一群青年学子们簇拥着袁旦庆教授照相、签名;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学生,为了与自己崇拜的科学家见面,操笔当起了“小记者”…… 一届科协学术年会的召开,使“科技”一夜之间成了蓉城青年人中最流行的名词。那么,青年人怎...
创新之难与不难
2004年05月13日28
近年,越来越强调创新了,越来越强调尊重“人”了,这两种观念是密切相连的。人活着,天天的活动应该都在创新,从茹毛饮血到登月,从快马传信到手机短讯,从老牛破车到磁浮列车等等不都是创新的结果吗?但是仔细想一想,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功劳是什么呢?是人的思想...
科学技术也要以人为本――四论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29
读者一定已经注意到,路甬祥同志提出的新的科技发展观,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完整表述是“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进行深刻总结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人才强国唱大风――三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29
昨天刚刚闭幕的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透露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国科学院在提出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同时,人才队伍建设紧紧跟上,体现出章法严密的精心设计。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大到国家政党,小到基层单位,战略一旦确定,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凝聚人才就是第一位的任...
对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定位――二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3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同志在3月17日开幕的中国科学院2004年度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此论一出,立刻引起科技界理论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路甬祥同志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