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

2017年07月05日26
      站在汕头大学图书馆的讲堂里,做了33年教授的德国生物学家汉斯・思高勒尔第一次感到紧张,尽管,坐在台下的大多数听众,不过是来自中国各地的高二学生。       “这比做学术报告紧张多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扯下...

学与术

2017年04月09日23
  吾国向以学术二字相连属为一名辞(《礼记》乡饮酒义云:“古之学术道者。”《庄子・天下篇》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又云:“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凡此所谓术者即学也)。惟《汉书・霍光传》赞,称光不学无术,学与术对举始此。近世泰西学问大盛,学者始将学与术之分野,厘然画出,各...

梁启超论“学与术”

2017年04月09日23
  梁任公之论学与术,乃百年前时论,如今观之,仿佛字字如重锤敲击当代书坛也。今日书坛之弊,莫过于学与术分离。不学无术司空见惯,且多为名家者流,误人子弟者,恐车载斗量而不为过矣。以古论今,扪心自问,得古人精髓几分?招摇过市,频于登台布道者,水落石出之时,必将大白于天下。还任公说得...

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2017年04月09日23
    1996年底,我从《中华读书报》上拜读到刘梦溪先生的大文《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分两期刊载,整整四大版,煌煌六万言。在今天而有这样的大文章,实在出人意外,因此一气就读了两遍,觉得引举繁富,议论闳肆,甚为希有。但是对其立论之大端,不能不有怀疑。事隔一年,才知道先生当时是在主编一部名为...

抄袭海外论文,立国之本何在?

2017年04月09日24
  64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候选人周祖德被曝抄袭他人论文。被剽窃文章的作者质疑――智利科学家罗伯特・卡迪纳斯看了周祖德的论文后说:“这篇是我们的论文的删节版。”(8月4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首先有两个疑问,智利国...

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2017年03月08日26
      诺奖检验的是一个国家对人类知识大厦的贡献度;中国确实需要一次诺奖来证实自己在人类知识的大厦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又到了一年一次诺贝尔奖开奖的时候。今年的诺奖――具体地说,是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中国作家莫言问鼎的概率较大,已经吊足了国人的胃口。...

吴景超眼中的“李约瑟难题”

2017年01月13日23
    吴景超在《独立评论》时期,有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他提出了类似于后来常说的“李约瑟难题”,并给予了回答。   1935年8月吴景超在《独立评论》162期发表《论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吴景超引述倭克朋在《社会变迁》...

为什么中国的学术争论不起来?

2017年01月13日23
      西方有一幅关于古希腊学术园的著名油画,画中人物主要是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二人的从学术院里并排着走出来,一边走,一边争论着,画中柏拉图竖起一个指头,而亚里斯多德却非常自信地审视着,学院里其他弟子则散落两旁,认真地倾听着。我猜想,亚里斯多德那句名言:...

科研忌与记――科研经验交流

2017年01月11日25
    科研之忌: (1)一忌急于求成。 (2)二忌没有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要具有的根本特质之一。科研路上也是一样,往往充满了坎坷。但是,不能因为遇到了挫折就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独特的,要相信自己的是优秀的。“成功就是比跌倒多站起来一次”,记住:如果你注定...

“天才”女科学家庄小威:从不选容易的问题做

2016年11月29日23
    庄小威,第一位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华人女科学家。1987年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1年赴美留学,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34岁成为哈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