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决策法
2004年01月15日34
感觉可以分为心理感觉、身体感觉及大脑感觉三方面。碰到新情况所产生的情绪称为心理感觉,所产生的身体反应称为身体感觉,所产生的想法称为大脑感觉。考虑大事要注意这三种感觉,以求找出新情况中对自己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做为决策的依据。 凭感觉可以提出初步的决策方向,可做为决策的依...
由粗到细的决策方法
2004年01月15日31
大的决策都是由粗到细得来的。 建立一个优秀的决策需要大量的时间琢磨、改进,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A、建立初步的框架。尽管初步的框架显得粗糙,但确立了基本的思路。 B、检查框架中的错误之处。仔细检查初定的框架,改正所有的错误。...
“正、反、中”决策法
2004年01月15日30
处理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正、反两种极端方法及介于正、反之间的方法。一般来说,正、反两种方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能做为决策的参照而已,只有“中”才是处理事情的最好办法。 “正极”、“反极”、“中”的意义: 一、正极――正极相比反极较利于事物发展的一面。 ...
总分总决策法
2004年01月15日30
先以总体的角度将大问题分为某干部分来研究,再逐一解决,并将这些解决办法综合起来,就成了最终的决策。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将每个大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中问题。要全面分解,不可突略某些问题,以免考虑不周而失败。将大问题分成小问题的目的在于使问题简单化,避免和减少复杂的问题,有利于解决问题及...
事情的“一心三点”――核心问题、重点、要点、疑点
2004年01月15日32
处理事情通常要先考虑核心问题、难点、疑点及要点,之后才考虑其它的问题。 一、核心问题 在一件事情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核心问题。确定核心问题的意义在于找到关系全局的关键,以集中精力“攻克”它。碰到事情,首先要想办法找出核心问题,看能否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则要考虑...
“三性”思考法――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
2004年01月15日37
处理事情时,常要考虑事情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一件事情如果具备这三个要素,办起来就很有效益。相反,如果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大好做。 一、必要性 必要性取决于办好此事是否有利。可得利益越大,或者不做此事的害处越大,这件事越有必要做,反之,利益越小,越不必要...
思考状态
2004年01月15日30
一个不善于调节思考状态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思考力。思考的状态越好,思考力就越强;反之,思考力就越差。 思考时,对状态有何要求呢? 一、精力充足。精力越足,思维越灵敏;反之,思维越迟钝。 二、心情良好。心理状态好,则思维敏捷,反之,心理状态不好,则思维杂乱。比如,...
思维的持久性
2004年01月15日30
思考的持久性是指持续思考的能力。单次思考的持久性是指每一次思考所能持续的时间。比如,有些人能持续思考一小时,有些人能持续思考三个小时。如果思维的持久性差,就常常需要休息,使得思考效率大大下降。如果一次思考持续的时间过长,反而会降低思考效率,因此,每思考一段时间,就要适当休息一下。...
思维的稳定性
2004年01月15日32
思维的稳定性是指思考问题的正确率。正确率越高,则稳定性越好,反之,则越差。一个思维不稳定的人,很容易出差错。一个思维不稳定的民族,是难以称强的。 影响思维稳定性的几个因素: 一、知识基础。掌握知识越扎实,失误就越少,思维的稳定性越强,反之,思维的稳定性就越差。 ...
思维的两度――思维的角度与思路的长度
2004年01月15日30
一、思维的角度 思维的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来划分问题、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导线。选择思维的角度得当,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反之,选择不当,难以解决问题,甚至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选择思维的角度,很容易陷入胡思乱想。 比如,以主体不同的角度处理事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