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播种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桥梁大师的至爱之心

2020年03月13日26
           至伟者至简至爱。这里说的至伟,应是指人格之伟岸,而非地位之尊崇。当然,李国豪曾任同济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主席,两院院士,他那是实至名归,他的学术成就和对社会、国家之贡献,风光月...

中国少数双院士之一李国豪:矢志桥梁心系教育 为家国化天堑为通途

2020年03月12日23
  “说起李国豪,人们就会联想起桥梁,就像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联想起数学一样。”外界如是评价。     李国豪生于梅州梅江区东郊莲塘村一个贫苦家庭。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研究出“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震动了桥梁工程界,使这位当时年...

大智者大爱――记李国豪院士

2020年03月11日22
  一个当年从广东梅县贫苦农家走来的青年,以其不懈的努力,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已是誉满天下的李国豪,在内心深处,仍保有一份普通人对世界的爱。那天,在李国豪的寓所里,老人指着窗外,对着我们,也对着他的夫人林凤棣女士,若有所思地说:“我搬进这个大楼有一段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逝世 他让我国桥梁抗震从零起步

2020年03月11日23
  几乎上海的每一座大跨度桥梁,从南浦、杨浦、徐浦到上海长江大桥、东海大桥,再到南北高架、莘庄立交等高架路,这些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都和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范立础。 从事桥梁研究60余年,从唐山大地震后就开始桥梁抗震的研究和攻关,...

朱英国――梦想再远,也要实现

2020年03月11日22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的疾苦,希望能够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尽一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学家朱英国曾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农业科学家。 1939年11月,朱英国出生在湖北罗田,1964年,25岁的朱英国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于农业大国最紧迫...

钱伟长:“万能”科学家,心系家国路

2020年03月11日21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曾深情地说。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他被称为“万能”科学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一直奉行为国而学的使命。...

茅以升:一生钟情于桥,致力于桥,绘就桥梁人生

2020年03月11日24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与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画意诗情。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这段话,出自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这位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一生钟情于桥,致力于桥,以他...

范立础――为桥梁抗震事业奉献一生

2020年03月11日23
  “桥是人类发展的使者和帮手。没有桥的发展是艰难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名城,因为没有桥而水运式微,日渐衰落。桥让城市与城市相连,让信息与信息交汇。”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曾回忆自己与桥结缘的缘由。桥梁如飞虹般跨越大江大海,我国无数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都与他的名字相连,他被称为“彩虹...

林同炎跨越半世纪的桥恋

2020年03月09日24
    南宁清晨,气候清爽宜人。5月中旬,在涛涛的邕江河边,一位苍劲的老人站在河堤上一边看图,一边用手指划着。他就是来自美国加州的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桥梁大师、美籍华人林同炎先生。林教授河边看图,是在帮助南宁设计架设凌铁大桥。 &n...

林同炎――人类的福祉就是终极的奋斗目标

2020年03月09日24
  “此书献给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然规律的工程师”――林同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得记得,三年前初到西南交大,第一次步入图书馆五楼时所见到的场景。出电梯左转,眼前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道不宽不窄的走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