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播种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让科研人员专心搞科研

2004年05月21日26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在《光明日报》撰文呼吁,社会上不要追捧院士。对有些地方让院士做组织领导工作,沈国舫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做恰好是用了院士之短,是人才的浪费,对事业也没有好处。对沈院士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众所周知,两院院士群体是我国自然科学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

不能不讲科研责任

2004年05月21日25
    这些年说得多的是学术自由,为科学家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等,这都是讲外界要为科学家创造良好学术环境,这当然是对的。然而我最近在一次科学家参加的座谈会上,其中不少科学家在谈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时不约而同地说起科研责任或曰学术责任。圈内人大谈学术责任,这还少见。   科学家原...

漫谈科学的特征

2004年05月19日29
    作者简介:王大珩,江苏吴县人,1915年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1948年回国。光学专家、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科学的特征具有如下表现形式:   第一个特征叫一元性。万物运动都有自然的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

谁来关心这些科学迷

2004年05月18日26
    作为科技记者,我常常听到一些科学工作者或业余科学爱好者谈起“马太效应”,即社会给予出了名的科学家的荣誉越来越多,这些科学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而未成名的科学工作者或科学爱好者则受不到关心和重视,成了被社会遗忘的角色。他们这样说,大都有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备尝痴迷科学而又得不到帮助...

科技工作者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2004年05月14日30
    在不久前一次有关科普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出版工作者说,社会上的“院士科普”现在很热,其实,许多院士科普书,读者并不认可,原因是写得“准确有余,生动不足”。由此引发了笔者想谈谈科技工作者也要提高人文素养的话题。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一直是分家的。在当今...

创新之难与不难

2004年05月13日25
      近年,越来越强调创新了,越来越强调尊重“人”了,这两种观念是密切相连的。人活着,天天的活动应该都在创新,从茹毛饮血到登月,从快马传信到手机短讯,从老牛破车到磁浮列车等等不都是创新的结果吗?但是仔细想一想,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功劳是什么呢?是人的思想...

科学技术也要以人为本――四论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27
  读者一定已经注意到,路甬祥同志提出的新的科技发展观,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完整表述是“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进行深刻总结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人才强国唱大风――三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27
      昨天刚刚闭幕的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透露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国科学院在提出新的科技发展观的同时,人才队伍建设紧紧跟上,体现出章法严密的精心设计。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大到国家政党,小到基层单位,战略一旦确定,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凝聚人才就是第一位的任...

对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定位――二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2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同志在3月17日开幕的中国科学院2004年度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此论一出,立刻引起科技界理论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路甬祥同志将科...

倡导崭新的思维方法――八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25
   关于新的科技发展观的评论原定到昨天告一段落。根据读者要求,今天增加一篇专谈新的科技发展观体现的思维方法。     新的科技发展观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整体发展观。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经济学家与曾担任美国政府和世界银行重要职务的2001年诺贝尔...